编者按:杭州人有外出吃早餐的习惯,也成就了一块不小的市场。然而就是这么桩事,近年来经历了好几次反复,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完全之策:放开吧,老百姓是方便了,但卫生问题却凸显出来;一收缩,管是好管了,但百姓却又反映吃早餐不方便了。怎样让老百姓方便地吃上放心早餐,这是个很小的也很实际的问题,却也是杭州市各级政府一直在关注的事。从今天起,本报将就此刊登一系列的记者观察,希望能促使这个问题的解决。
记者近日在杭州东新、潮鸣街道等地看到,一辆辆打着统一品牌的早餐车重现身影,向人们供应热气腾腾的包子、烧卖、粽子,以及用密封袋、杯包装的热牛奶、黑米粥等,就餐的群众络绎不绝。这就是来自苏州的舒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杭州市场推出的“生态早餐车”。
在欣喜之余,许多杭州人也表示担心:这次由外地企业推出的“生态早餐车”,还会像以前的早餐车那样销声匿迹吗?
前车之鉴犹在眼
1997年,“改善早点供应”列入了杭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同年8月,杭州确立了发展固定门店和推出早点摊车相结合、走大众化早点供应网络的道路,并在市区设置了固定摊车800余辆。一时间,市区居民吃早点难题基本解决。
然而,早点车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卫生、污染、扰民、交通”等问题陆续出现,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2002年,杭州市人大把早点摊车“退路入室”议案作为重点督办议案提交市政府。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杭州市于2003年6月正式实施“退路入室”,借助当年“非典”爆发对市民卫生意识的提升,杭州市成功地在半年内压缩了80%的早餐车,到2004年上半年,当年的800辆餐车全部退出杭州早餐的历史舞台。
卫生便捷的早餐在哪里?
当年,“卫生、污染、交通、扰民”这四条是促使800辆早餐车消亡的主要因素,其中,卫生又成了杭城居民拒绝早餐车的主要原因。
李晟虽然身为杭州“知味观”浙大分店的店长,但家住翠苑的她,自己也常因为在附近找不到卖干净早餐的地方,有时就干脆不吃早餐去上班了。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汪瑾小姐也向记者抱怨道:“谁不想吃上卫生放心的早餐,但家附近除了一些无证摊点,根本就没有可以买到放心早餐的正规店。”
根据记者调查,“新丰”、“知味观”、“永和豆浆”等卫生情况较好的品牌中式小吃连锁店在杭州总共也不过50余处,即使有部分店开在社区,也满足不了数百万人的早餐需求。而“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则以口味或价格疏远着普通早餐顾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早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杭州本地的早餐却达不到居民的要求,双方匹配过程中的缺口,就给了外来“生态早餐车”一个市场空隙。而打着“卫生、便捷”旗号的“舒心餐饮”,则盘算着在一盘散沙的杭州早餐市场,先站稳脚跟,再图一统江湖。
“苏州经验”嫁接杭州
“舒心餐饮”是谁?对于杭州而言,“舒心餐饮”只不过是一家初来乍到的苏州企业。但是查看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则不由让人不得小视:三年间,“舒心餐饮”凭借公司化管理,达到规模化经营,并凭借其“卫生、便捷”的早餐特点,横扫苏州、南通、镇江等众多城市的早餐市场。而如今,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杭州。
“我们考察下来,杭州70%至80%的家庭自己不做早餐,这就是市场。”“舒心餐饮”的董事长傅明正告诉记者,为了这个市场,“舒心”不惜投下300万元的前期费用。在“舒心餐饮”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每辆花费4000元制作成本的“生态早餐车”已做好却闲置一边,傅明正透露了其意图,“我们现在只是在下城区搞些试点,一旦试点成功,这些小车就能马上开到杭州的街头巷尾,到时候,杭州各街道都是我们的车。”
记者了解到,“舒心餐饮”的拳头产品———“生态早餐车”虽有卫生、便捷的特点,但杭州市民日常爱吃的大饼、油条却供应不了,最为普及的馄饨也吃不到……杭州的消费者会接受吗?“苏州经验”真能成功嫁接到杭州吗?
“舒心餐饮”的副总经理王琦承认,丰富符合杭州人口味的早餐品种,才是打开杭州市场最重要的因素,而“舒心”准备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推出不同的早餐品种,既保持市民的新鲜感,也让大家在营养上搭配好,这也是“苏州经验”中的重要一条。
记者了解到,“舒心”95%的早餐品种在1元钱以下。试运行两个多月下来,1.2元一杯的黑米粥,净利润0.1元,刚开始时每天卖200杯,目前数量已经翻了6至7倍,而“舒心”目前平均每天的单车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00多元,做得好的单车每月销售额已突破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