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身还是靠外力
拎个公文包的朱锦成,看上去像个公务员。在人群里,你很难将低调的他和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朱锦成的“发迹”,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尽管早就在经商办厂,但他的企业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00年,朱锦成开始生产一种被他称为“健饮机”的多功能饮水机,企业才迅速壮大。
在温州,这样低调的老板、这样迅速做大的企业,故事有很多。
中泉集团总经理吴伟看上去是个朴实的小伙子。他家当年就在自家客厅里放几台车床加工阀门。1998年想建新厂房,结果批下来十几亩地,邻居说:造阀门会要这么大的地?以后肯定只能养养牛了。他自己也觉得地太大了。可是没几年下来,销售额超过了5亿多元。又增加了几十亩地,还是不够用。
这说明,温州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就能做大做强。但吴伟说:“以后竞争主要靠品牌、靠科技含量。和国外的行业巨头合作,我们会有更大的飞跃式发展。”
吴伟的想法,在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看来顺理成章:“现在谈竞争力,必然是国际竞争力。”
温州大学教授谢健说,企业发展本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在世界一体化的竞争压力下,企业等不起。靠内力无法在短期内真正把自己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传统产业,是上佳选择。
温州市委研究室的潘忠强观察到,去年的宏观调控对温州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以前上面的宏观调控,温州几乎感觉不到”。潘忠强解释说,这说明,随着温州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温州融入整个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中的要求也必然强化。“温州企业不可能游离于国际化的产业链,而只能加入进去。”
企业自主的选择
就在温州内外为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议论纷纷的时候,温州一些企业早已迈开了国际化合作的步伐。
在奥康集团的品牌专卖店里,该集团副总裁吴守忠自豪地推荐来自意大利的制鞋企业GEOX的产品。自从去年底和这家来自世界鞋都的最大制鞋企业携手后,奥康品牌走向世界的梦想正在进一步变成现实。
此前,奥康曾尝试自己到国外开设专卖店。去年与意方企业合作后,便有了借道GEOX的销售网络资源的可能性———奥康将被允许进入这个国际一流品牌在全球55个国家的5万个销售网点,与此同时,奥康将负责GEOX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推广以及销往亚洲和欧美市场的产品设计和生产。
吴守忠很满意这次合作,他说,借为国际品牌生产的机会,可以按世界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达到全面提升自身品牌的内涵。
今年初,正泰集团因和通用电气的联姻再次受到关注,有媒体称“此举开创了温州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在国内组建合资公司的先例”。对此,正泰集团副总裁吴炳池认为,作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只有眼光向外,学习外方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别人是拿不走的。令正泰集团感到满意的是,与通用合作后,产品挂上了正泰和GE双品牌,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的同时,保持了温州本土品牌的延续发展。
在瑞安,有的企业通过和名列世界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合资运作,把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到35%;有的企业通过与国外上游产品公司的合作,使自身在国际同业中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瑞安市委书记钱建民深有感触地说:“立足于温州的产业优势和多年来建立的庞大的营销网络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民营企业与国际行业巨头的合作,确实是温州经济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
让企业真正成为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的主体,让他们在内驱力下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或许是温州实施新战略的好的选择。
小企业也需要国际化吗
尽管有奥康、正泰初步成功的探索,但亟待产业升级的温州是否真的需要用招商引资来达到目的?这种疑问仍然纷至沓来,因为温州有无数的小企业,而集团化的奥康只有个别的。
对此,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说:“不错,国外也有小企业,有的也很有竞争力。但它们绝大多数是加入了国际产业链的,是为大企业配套的。而温州大量的小企业是独立存在的,甚至直接面对市场。这有本质区别。”
“还有技术含量上的差别”,孟建新说,“小企业也可以是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但目前温州大量的企业还是小而低、小而散”。此外,温州的中小企业以生产日用消费品为主,在消费者认品牌、认服务的时代,小企业无法完成广告投入、创建品牌等战略。
孟建新说,和外资合作,像奥康这样的大企业能在国际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小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动加入国际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
温州大学教授谢健说,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再造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而温州民营企业由于国际化进程缓慢,基本没有有效进入其全球供应链环节,至今仍依靠产业集群这种较低层次的产业组织形态,将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