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贸委日前公布了2004年美国贸易救济立案调查的相关数据:在涉及我国的20起案件中,涉及浙江的就达18起。
浙江经贸委有关人士指出,浙江已成为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目标之一。
挑战连连
这份浙江经贸委的要情专报显示,2004年,在涉及浙江的18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中,反倾销案件就有4起。
反倾销案件影响尤大。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05年2月4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薄棉纸作出反倾销终裁。美国商务部认为,原产于中国的薄棉纸在美国市场上的倾销幅度为112.64%,9家中国企业因此得到112.64%的单独税率。
2004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以印度相关产品为替代,公布了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冷冻及罐装暖水虾的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认定在57家中国应诉企业中的4家抽样企业中,有3家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美销售涉案产品,倾销幅度为27.9%至112.8%。这一终裁结果,使舟山、宁波等地的虾产业受到重创。
更为严峻的是纺织行业。进入4月以来,虽然配额取消,但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还是遭到欧美等主要销售市场的“设限潮”。在4月15日开幕的广交会上,浙江纺织企业的纺织品服装,尤其是袜子、胸衣、针织衬衫等“敏感商品”的签单受到严重影响,不少企业都表示,“设限”压力让他们一筹莫展。嘉兴浙能有限公司沈总透露,不得已,他们已将今年出口的目标市场调整到南非等非洲国家。
招风之因
自由贸易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刚认为,当你势如破竹地占领他国市场的时候,必然要遭遇对方抵制,贸易壁垒由此而生。
彭刚说,浙江之所以成为“重灾区”,其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浙江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以宁波为例,“宁波制造”今年一季度出口总额增幅高达44.3%,在全国各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一,其中3月份出口总量达17.04亿美元,更是刷新了以前的单月出口纪录。这里面,民营企业出口达18.7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60%。彭刚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浙江出口迅猛增长,自然难逃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浙江经贸委综合处有关人士认为,从出口贸易结构来看,浙江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加上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高,极易给人以低价倾销的印象。再者,浙江一些商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由于出口能力旺盛,在短时期内拓展市场迅猛,更令某些国家惊恐不安。
出口秩序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纺织品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一些纺织出口企业削价竞销,在出口国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这无疑是“授人以柄”。他说,2003年至2004年一年间,我国出口纺织企业就从3万家猛增到近4万家,其中许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低价竞销策略,不仅损害行业利益,也影响到整个行业在国际上破除贸易壁垒的努力。
还有大环境因素。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眼中,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它们认同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总是对我国实行“制度歧视”,总是拿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做文章,随意指定替代国,依据不切实际的替代价格进行裁决。上述冷冻及罐装暖水虾的案例就是一个明证。
应对之策
彭刚说,浙江正面临着贸易壁垒的严峻考验,如何迈过这道坎,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作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首当其冲,是建立预警机制。上海外贸学院WTO学院专家认为,这不但是企业的需要,更是政府的职责。浙江近年建立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反倾销机制,推动技术法规的制订和实施,为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从而为出口商品跨越技术壁垒创造条件。
据介绍,外贸预警机制包括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及政企沟通。市场预警主要解决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问题,目的在于避免因低价倾销导致的市场壁垒;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则主要体现在环保和技术指标方面。譬如,近年,欧盟理事会将德国1994年推出的“偶氮”染料壁垒推行到全欧盟,但作为皮革工业强省的浙江却能从容应对。
何以从容?原来,早在1995年,浙江省就对德国的“偶氮”壁垒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了对德出口皮革及制品有关管理规定,同时对染料生产企业自荐的非“偶氮”安全染料进行检测,将不含德国禁用芳香胺基团的染料分批推荐给皮革及制品生产企业。数年下来,浙江省皮革企业对于“偶氮”壁垒自然有了“免疫力”。
注重信息收集、加强市场调研也是反倾销的重要策略之一。专家指出,一个国家反倾销投诉的多少,与它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相关。如果经济发展良好,市场购销两旺,反倾销案发生的可能性就小一些,即使进行反倾销调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对国内相同产品造成的损害就小,倾销裁决成立的可能性也小一些。反之,后果则截然不同。因此,我国出口公司在进行市场调研、收集情报时,要特别注意目的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销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