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工商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省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超过168万户,从业人员超过313万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工商户是探索市场经济的“先遣队”,正是这个群体长期不懈的奋斗,才创造了浙江个私经济今日的辉煌;个体工商户队伍越庞大,浙江个私经济的大厦才能又高又稳。菜篮子、日用百货、服装……个体工商户的触角已伸至每个行业的角角落落,培育、引导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我省个体工商户中存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经过不断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个体工商户,虽然“家底”已很厚实,有的甚至完全具备了开办私营企业的条件,但迟迟不愿“升级”。
据海宁市工商局近来统计,该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6720户,私营企业4382户,前后相差了6倍多,个体转私营的速度相当平缓。海宁市个私协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后发现:由于持个体营业执照的工商户,其营业收入以自行申报为主要依据,上报的税费所占经营的成本率较低,一旦注册成私营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一分钱也不能少缴,许多个体工商户认为转为私营企业不合算;有关部门对个体户管理相对私营企业宽松,个体工商户不仅可以合理避费,在用工、财务、经营上全由老板一人说了算,省了不少“麻烦”,一些个体工商户在感情上一下子难以抛弃“个体”身份;个体工商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担心“升级”后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部分个体工商户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或怕露富后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增加支出。这些都影响了“转型”热情。
记者连日来向余姚、安吉、长兴等个私协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时,那里的情形和海宁个私协会的调查也是大同小异。那么作为个体户自身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二楼经营户陶文瑞已做了好多年体育用品生意。他的摊位是经历过多次激烈竞争洗礼后,才战胜市场内其他8家体育用品摊位,现在是惟一剩下的体育用品商行。这位个体户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他这个二级批发商生意做得越来越顺,全省各地都有零售商、学校上门进货;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商找上门来要他做代理商。看到了这一行的美妙前景,一年以前,陶文瑞曾对记者说,不久就会兴办一家制造体育用品的企业,并会在义乌等老板云集的地方开办健身俱乐部。然而,时至今日,尽管生意做得很顺,钱袋子越来越鼓,陶文瑞依然是位个体工商户。“我不想再办企业了,就做做个体户赚点小钱算了。”陶文瑞很平淡地说,增加投入,升级为私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后,一亏起来,一辈子的积蓄可能就全没了。
环北小商品市场内生意做得好的经营户,和他持同样想法的也很多,大都是守业意识有余,拼闯大志欠缺。
虽然民营经济正值大发展时期,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其中存在不少风险而不敢轻易涉足。“现在私营企业遍地都是,日子难过的大小企业主比比皆是,做个体户赚钱少风险也小,要不要升格为私营企业,应视业务、实力具体情况来定。”陶文瑞认为,只要政策允许,只要能赚到钱,个体户也没有必要全升级。
据他反映,如今好多市场内都有大批“前店后厂”的经营大户,这些人往往把厂办到城郊结合部和穷乡僻壤之地,用工等完全达到了私营企业的标准,对外却永远是“个体工商户”,是何意图不言自明。对这些隐藏着的、名不副实的“个体工商户”,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体现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
对此,浙江省工商局个私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现象的确存在。当前区别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惟一标准就是看雇工有没有超过8人,其他硬性的规定就没有了,在发照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蒙混过关。这位人士表示,随着监管体系更到位,引导个体工商户升级等工作更完善,这一怪现象肯定会越来越少。
我省平均日增1310个私经济户
以很有经商头脑闻名全国的浙江人再次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去年我省新增私营企业7.5万户,新增个体户40.3万户,日均增加个私经济达1310户。据悉,我省个私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浙江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个私经济的大量增加,创造了大批就业岗位。目前,全省的私营企业总数达到了33.32万户,吸引员工440.92万人。个体户总数达168.39万户,从业人员达312.8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