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学现做,珍惜生命从我做起
“让我试试,让我试试!”昨天下午二点,在杭州东山弄社区的礼堂内座无虚席,该社区的居民们跃跃欲试,他们在摸拟病人身上大练“身手”,进行一场心肺复苏的现场演练。
“解开衣领,用手指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然后将病人的头举起,把手指放在颈部大动脉处判断是否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就口对口吹气两口……”在现场,我们看到不少居民们手里一边拿着记录急救知识的笔记本,口里念念有词,一边认真地操作着。
社区的黄大妈告诉我们,今年春节老伴就因为自己和子女们急救知识的缺乏,差点一失足就成千古恨了。那天老伴突然觉得头晕、出冷汗,因为他平时有低血糖,所以家人就习惯地往他嘴里塞颗水果糖,没想到这次吃了糖,他却再也没苏醒,送去急诊后,才得知他得的是中风。更可怕的是,由于当时昏厥没有意识,水果糖掉入了气管,要不是送急救还算及时,差点就酿成人间惨剧了,现在想想心里都后怕。“这堂课我一定要补上的!听说市中医院的专家们要来给我们上急救课,我是早就报名了!”
迫切需要普及急救常识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大约有90万人死于心脏类疾病的急性发作,其中有2/3以上的病人因为发病很急而来不及抢救,死在医院之外的家中、途中,或是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所以普及急救知识,尤其是心肺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知识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已做出成效的国家,每天已经有100多人幸免于死。而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猝死病人中,有88%发生在家中,而且病人的年龄以60岁以上的居多。很多去世者往往是由于抢救不及时,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帮助,等到医生到达现场时已经太晚。
笔者从该院急诊中心获悉,最近发生了一件特别令人扼腕不已的事。一位中年工程师心肌炎发作,在办公室里突然昏厥,周围的同事一心只知送到医院急救,现场却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由于当时天下着大雨叫车很难,本来步行只需几分钟的路程,乘车用去了十多分钟,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工程师抢救无效去世。这种因急救知识匮乏或错误而导致的抢救延误近日频频发生,急诊室“遗憾”屡见不鲜。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杭州市中医院决定利用一周时间,派出急诊科、呼吸科的专家和护理部的操作能手,深入翠苑、曙光等十余个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采用讲课、现场演示、居民自己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向市民灌输急救常识,以帮助更多的市民在危急时刻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不至于因为延误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心脏猝死:晚救6分钟脑受伤
最近气候变化大,早晚温差悬殊,心脑血管意外发病急剧上升,但大多数市民不懂基本的家庭急救常识,心跳骤停院外抢救成功率只有2%,该院急诊科的副主任诸葛丽敏介绍,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目前国外最高可超过40%,主要得益于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
诸葛主任表示,事实上心脏猝死病人每推迟急救1分钟,复苏成功率就下降10%,4分钟后,大脑血供受明显损伤,超过6分钟,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即使苏醒,也会变成植物人,而10分钟后,病人基本就失去了希望。但救护车都很难在4分钟内赶到,因此,心脏猝死病人的抢救希望其实完全寄托在家庭急救身上。她表示,要提高院外急救成功率,还需要医疗机构和市民共同努力,普及急救知识。
[相关链接]:家庭急救ABC
1.心跳停止:把病人头往后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2.大脑昏迷:病人后仰、侧卧,防止并发呕吐导致窒息
3.心脏病、胸闷、哮喘:病人应保持坐位,同时头后仰
4.骨折:先固定受伤部位,建议等120处理
5.摔落伤:常导致脊柱骨折,如要搬动,必须3人以上,同时搬动头、臀和受伤部位
6.烫伤:先用冷水冷却伤口,减轻皮肤深层的伤害
7.狗咬伤:等待救护的同时赶快用凉水冲击伤口,可能的话,把伤口的血挤出些,腿部受伤病人最好坐车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