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方太、帅康、吉利、雅戈尔……这些家喻户晓的名牌,都是“宁波造”。在宁波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企业强烈的创名牌意识。据统计,到2003年,宁波市已经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7个、浙江省名牌产品76个、宁波名牌产品246个。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新兴直辖市,目前只有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宁波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宁波,一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为何拥有这么多名牌产品?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华江道出了个中缘由。
经验一:重奖
自1993年起,宁波市政府就着手实施名牌战略,并成立了专门的名牌认定委员会。产品一旦成为名牌,有关媒体将免费为其宣传,银行将优先为其贷款,产品所在企业将享受两年内减免所得税的待遇。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企业创名牌,还对入选的中国名牌实行重赏。如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就对产品入选中国名牌的企业予以重奖100万元。
相形之下,我市虽然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奖励的力度较小。如今年我市对4个中国名牌进行了表彰,每个名牌只有10万元的奖金。
经验二:搭台
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产品能否成为名牌产品的重要标志,宁波市政府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投入巨资,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在全国近10个省市举办名特优新新产品展销会,为中小企业创名牌搭桥。徐华江说,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身的力量走出去很难,通过展销会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扩张”的目标。据他介绍,仅2003年,宁波企业共参加了65个国际、国内展览,平均每周至少赴一次展会,目前,宁波中小企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欧洲、美洲和非洲。
那么,走出去的效果如何?据博洋家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1998年以前,他们的产品在西安市场上的销售额几乎为零,通过参加展销会,他们在当地找到了3家代理商,从而打开了西安市场。
经验三:加压
对于辛苦创立起的名牌,宁波市政府和企业都视它如生命。
宁波市政府在市内各大商场都设立了用户跟踪站,如果名牌产品占有率有滑坡,一年内亮“黄牌”,连续两年则在报纸上公布,取消其名牌称号。此举有效地增强了企业保名牌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在宁波,记者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家文具公司在设计笔记本时,特地设计在每页下角都有自己的品牌名。订货的外商提出,如果不打品牌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可增加7美分,但该公司却谢绝了。
在宁波,执着追求品牌的企业不仅仅是这一家。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该市的相当一部分企业走过了“从手工作坊———给一些名牌做加工———通过自主研发最终拥有自己的名牌”之路。如中银电池公司前身是给上海白象电池做加工的,现在其产品双鹿电池已是知名品牌,自身也成了行业老大。
相形之下,重庆的一些企业却缺乏品牌发展战略与规划,自损品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导致了重庆名牌产品的复评淘汰率一直都“居高不下”。2003年参加复评的68个重庆名牌产品中,有34个落选,淘汰率达50%;2004年参加复评的66个重庆名牌产品中,32个“落马”,淘汰率高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