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京路,就会想到上海:说起王府井大街,就会想到北京……一条路、一条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
从2003年开始,杭州逐渐形成了9个商业特色街区: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四季青特色街区、丝绸特色街区(杭州中国丝绸城)、信义坊商业步行街、梅家坞茶文化村和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
时报记者对部分商业特色街区进行调查时发现,购物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特色街区的发展令人关注,时报特推出会诊杭州商业特色街区系列报道。
5月17日上午9点多,杭州中国丝绸城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游客。“五一”黄金周短暂热闹之后,丝绸城再显落寞。
和丝绸城一样落寞的,还有杭州的丝绸业。
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的杭州,近几年却给人以“家道中落”的感觉。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国家领导人身穿唐装,而这些唐装的面料正是出自杭州。当时,媒体宣称:被冷落许久的杭州丝绸,又一次走到了前台。同时,《浙江日报》等媒体依然发出疑虑:“这股方兴未艾的唐装之风,能否送杭州丝绸直上青云呢?”
几年过去了,媒体的疑虑被时间证明是“不无道理”的。杭州丝绸始终未能充分重现“当年之盛”。浙江检验检疫局新近发布的信息显示,杭州出口绸缎不合格率在上升,杭州丝绸品质呈现下滑趋势。
80元“真丝品”吓走顾客杭州中国丝绸城创办于1987年11月,现有建筑面积28000余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宫殿式展销大厅4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经营用房800余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真丝绸专业批发市场。
5月11日,安徽游客赵先生和3位同事慕名而来。但是,一长排的店面逛完了,他们的手里还是空空如也。
赵先生说,在一家店里,他看上了一件男式衬衫,标价168元,老板娘介绍说是100%真丝的,赵先生试着还价80元。没想到,老板娘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这下,轮到赵先生心里犯嘀咕了,80元,能是真丝的吗?稍好一些的纯棉男式衬衫也不止这个价。老板娘的爽快把赵先生吓走了。
最让赵先生头疼的是,他和几个同事都是门外汉,不知道怎样分辨丝绸的真假。赵先生担心钱花出去了,买的却是假货,转了几个来回后,不得不空手而归。
在丝绸城,随处可见“100%真丝,假一罚十”的字样,但丝绸城里的商品果真100%是真丝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记者,丝绸城里,真丝是多数,但也有不少仿真丝。衣服标签上有“100%真丝”或“100%SILK”字样的,一般不会假。如没有注明,可能是仿真丝。另一位专营丝巾的老板说,仿真丝不少店里都有,他的店里也有少量,标签上有成分构成,没有标明的,顾客问起来,会如实相告。
据了解,质量好一点的仿真丝是由尼龙和真丝织成的,手感上与真丝很难区分。同样款式的,价格比真丝差了一大截。比如睡衣,按照目前的价格,如果单件低于100元,可能是仿真丝的,仿真丝的不到50元就可买到;真丝男裤,单条价格一般不低于70元。
对丝绸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持有疑虑的游客,其实远不止赵先生一人。但他们并不清楚这些。
顾客们希望,丝绸城管委会能够在出入口处提供一个简易鉴定平台,就像农贸市场提供的公平秤一样,不懂行的顾客可以马上获知自己买的丝绸品质和价格。
“再这样下去,生意没法做了”
“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这是丝绸城的经营户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04年,丝绸城实现交易额20.21亿元,而同期,位于江苏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年交易额已突破250亿元。
记者在丝绸城看到,不少经营户低着头,随意翻着报纸,有的躺在店门口椅子上,眯着双眼。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轻轻地“一声叹息”。
“我店里批发的数量比往年差远了,生意难做。原料没涨价时,外地批发商一次性拿货上千件,现在最多只拿几百件。”经营户唐老板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唐老板在丝绸城经营睡衣已有8年之久,批发兼零售。
“丝绸城里的睡衣店不少,可几乎看不到新款式,如果有一种新款式卖得好,不出三天,几乎每个睡衣店里都有。”唐老板无奈地说,睡衣的款式都是相互“模仿”来的。
经营户发现有卖得比较好、款式新颖的睡衣,就买一件样品回来,打好样照着做。卖得好,其他的经营户竞相模仿。由于都是个体经营,自己没有设计能力,没有资金、也没有必要去请时装设计师,所以,款式都是免费从别处“拿”来的。
唐老板说,在丝绸城开店要有大量资金,还要懂行,否则新进来的准亏。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1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1997年的租金是7万多元,今年的租金大约14万元左右,目前的真丝原料价格约在25元/米,为了尽可能保证花色、式样的多样性,一次性最少要买进好几千米的原料,如果自己没有加工厂,需要委托加工厂进行加工,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开店最初的一年,要不断地投入资金。
位于丝绸城的新晖丝绸商行,施老板经营丝绸男装十余年,算是“元老”了。小店最吸引目光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块牌匾———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杭州中国丝绸城信得过单位”。虽然有这块“金字”招牌,店老板却高兴不起来。告诉记者,今年,原料真丝价格上涨到23万元/吨,比以往高出4万元/吨,是近几年少有的高价。经营者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同一件衣服,你的批发价80元,我就75元,成本急剧增加,价格却越压越低,利润越来越薄了。
更让施老板焦心的是,产品销量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的生意比起1997、1998年差远了。购买男式丝绸衬衫的顾客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不爱穿,老顾客逐渐老去,销量逐年下滑却毫无办法。“再这样下去,生意没法做了”,施老板苦笑着说,他也想过转行做别的,可做了十几年的丝绸生意,真不知道再做什么好。
丝绸城的老板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市场营销上做一些工作,培养一批新顾客,带动一下丝绸城的人气。
专家会诊技术要创新,要避免短视
质量问题是杭州丝绸全面上升的一个主要障碍,丝绸城只是透视杭州丝绸质量的窗口之一。记者从浙江省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杭州地区出口绸缎经检验发现不合格10批、18.5万米,批次、数量不合格分别为3.1%和3.4%,是近年来出口绸缎不合格率最高的。
针对杭州出口绸缎品质下滑趋势,省检验检疫局有关认识表示,他们将多管齐下进行控制,除了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增加抽查比例外,督促并协助企业制订“关于绸缎新品种编号及有关质量要求”及“出口印度基本品种最低标准”,控制出口绸缎实际回潮率,针对现行检验标准无绸缎回潮率考核指标的问题,结合该产品的特性和储运要求,制定内控指标。
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海平此前表示,杭州丝绸业要挖掘丝绸的文化内涵,发扬传统工艺。其次,要进行技术创新,解决丝绸的易皱、易褪色、泛黄的缺陷。从长远来说,振兴丝绸行业,要根据杭州城市的定位来发展,与旅游、会展、贸易、流行发布相结合,来提高杭州丝绸的名牌效应。
5月16日,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副主任吴铁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丝绸城的经营户有盈有亏,经营户们确实应在产品质量、款式、技术上更新、诚信经营以及服务上多下工夫。
有关专家“会诊”后认为,杭州丝绸“家道中落”的原因主要是纺织服装业研发力量比较薄弱,加上后期的开发投放较低,导致其只能进行技术含量低的加工,缺少创新,产品设计更多依靠抄袭,这种低水平的生产模式将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的需求层次的提高而遭淘汰。印染后整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也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已经远远落后于意大利、韩国和印度,所以杭州丝绸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也自然日益削弱。
专家提出,中国丝绸城要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成为国际高端市场,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所经营的丝绸商品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印染后整理技术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有所建树,还要避免低价竞争。同时,所有的经营户应该把珍惜与呵护丝绸城的良好声誉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一些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