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浙江省义乌市最多的了解还是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小商品”不仅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也令这座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走进义乌,走进义乌人的生活,就会有新的发现———腰包渐鼓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保险的关怀。浙江县域保险发展战略的启动,减少了义乌人的后顾之忧,保险公司也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中与各方一起,实现了“多赢”,县域保险成为义乌在“小商品”以外的又一大亮点。
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城乡人口67万,有6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是一个体经济发达县级市。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69元。中国人寿义乌市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1996年分业经营以来,公司业务规模从原来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2004年4.5亿元,已占据义乌寿险市场85%的份额。业务的突飞猛进源自支公司转变观念,加深对县域业务发展内涵的理解,加强农村保险市场的培育,积极关注“三农”变迁,走出了一条“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公司发展”的新路,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随着义乌市场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义乌不断深化“兴商建市”战略,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这使义乌农民的职业也发生了较大变迁,大批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转变为私营业主、小商品个体经营户,企业打工者等等。其中闻名国内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的3.3万名经营摊主中,就有85%以上人员户口在农村。在浙江保监局的推动下,保险公司针对小商品个体经营户特点,实行承保理赔一条龙服务。
义乌人保险保障发生的巨变只是浙江启动县域保险发展战略成果的一个缩影。县域保险发展战略也使浙江保险业正向做大做强的目标不断推进。据统计,去年,浙江省全年保费收入达到291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国第五位,比上年排名上升1位。保险资产达到617亿元,同比增长26.5%。保险深度2.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保险密度630元,比上年增加5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8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3.1亿元,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5%,占全省总保费收入的32%,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29.6%,是近五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人身险保费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1%,占全省总保费收入的68%,位居全国第六。在谈到浙江县域保险发展战略启动的原因时,浙江保监局副局长张忠继说,浙江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保监局仍然感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一条“短腿”,距离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发展目标有很大差距,这为县域保险提供了业务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发挥作为的有利契机。但农村保险市场发展也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困难和矛盾。包括农民收入水平低制约着保费承受能力;农业风险大影响了保险机构的积极性;政府财力不足限制了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险人才缺乏制约着农村保险业务的拓展;农村人口分散加大了保险业务的费用开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