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还是麦当娜唱得对!这真是一个物质(material)世界。1997年到2001年的网络时代已很遥远。现在的世界经济全与原材料(raw materials)和实际商品有关。”用如此轻松的笔调描述世界经济现状的文字,出现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总结文章,《2005年全球竞争力前景》里。作者是该学院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斯特凡·加雷利教授,自1987年,他一直担任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的负责人。国际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并列为全球最权威排行榜。
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斯特凡·加雷利的严谨态度让人觉得,这些文字确实是细致观察后的认真表达。但遗憾的是,这段文字却没法让中国人轻松起来,“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中国内地排名下降”“中国提升竞争力路在何方”这样的标题屡屡出现在近期的中国媒体上。但如果仔细阅读《报告》会发现,单列的中国浙江省的竞争力排名在这两年始终相对靠前,甚至始终排在发达的近邻,日本的前面。
于是,带着诸多问题和发现,记者采访了斯特凡·加雷利教授。
基础·金融·管理
决定中国未来竞争力
《国际先驱导报》:为什么中国在2005年的排名下降了呢?
斯特凡·加雷利:虽然中国的经济表现很突出,但当考虑到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的持续性问题时,我觉得中国还有许多“当务之急”。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靠,相关排名也因此比较靠后。在科技方面,信息技术仅列第59,工程技术排在第57;在教育方面,尤其在财经教育方面位列最后一名(第60),满足经济竞争所需的大学教育水平列第58;最后,还有中国大量消耗的原材料造成的价格压力,和人口方面的问题(第58)。
其次是来自金融系统的压力。许多人担心中国的金融系统没能像中国的制造业部门那样快速强健起来。公司的负债仍很高(第60);股市的表现不太好(第59);审计和会计不够严格(第59);金融机构缺乏透明度(第59)。如果单以所有和金融相关的指标做排名,中国位列第55。金融领域的任一漏洞都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因为金融系统的问题,日本已经遭受了整整10年的经济停滞。
还有来自管理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在与管理相关的指标排名中位列第56。以国际标准看,中国的大企业效率不高(第59);有能力的经理人员不足(第59);高层管理人员国际经验不足(第59);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差(第58)。
问:这些排名似乎很令人很沮丧。
答:不管这些排名看起来有多么地负面,它们都必须与中国制造业的显著发展相结合,尤其,也要看到中国东部的发展。我们应该这么看待这些数据:人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只是地理上的不平衡,也包括各经济领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中国将来竞争力的获取来自这些(排名靠后)领域(情况的改善),而不是现在的竞争力(优势所在领域)。
总而言之,我们对将来的中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只是说明了中国存在的“发展中的问题”。它们与中国经济的迅捷发展相联系。但,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持续发展,走向繁荣。
浙江的创业精神强于日本
问:为什么把浙江省单列出来考虑呢?
答:我们在排名里单列浙江省并非什么特别之举。我们也将别的部分地区单列出来做排名。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将在全球竞争力表现里承担更大的角色。比如,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不是考虑美国或德国的情况如何,而是考虑某个州(比如答利福尼亚)或某个地区(比如巴伐利亚)的情况。
问:可毕竟是单列出来的,应该有个标准吧?
答:我们在新兴国家里发现了许多很有竞争潜力的地区。它们往往比这些国家的其他地区发达得多——比如,中国的东部和经济特区,或印度的班答罗尔。这些富有竞争潜力的地区将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真正的有力竞争者。
问:中国整体的竞争力弱于日本,可浙江省的竞争力却强于日本。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答:很难具体地比较日本、中国和浙江省。主要的区别在于日本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远比中国先进,日本的大企业在科技方面比中国处于更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某些方面在发展速度比日本快,创业精神比日本好,尤其在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