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再现往日辉煌的场景。130年前,“胡庆余堂”、“叶种德堂”、“万承志堂”三足鼎立于杭州中药市场。如今只有两家健在。近日传来消息,“万承志堂”国药馆将再现高银巷,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诊疗中心也要搬迁至此。
时间流逝,白发人中还有谁记得“万承志堂”?为了让“万承志堂”再现昔日辉煌,新的“万承志堂”委托本报寻找当年的故人和当时物件。
当初的杭州第三大药馆
如今,人们只能从一堆史书中了解“万承志堂”的蛛丝马迹,但仅从这只字片语,已经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这家“万承志堂”国药馆最早建立在1875年,开设在清泰街丰禾巷口,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大药堂,与“胡庆余堂”、“叶种德堂”并称为杭州药业的三大门市,再加上方回春堂、张同泰国药号、泰山堂,并称为“中药六大家”,共同撑起了与北京齐名的南方药市。
据1928年杭州六艺书局出的《杭俗遗风》记载,“杭州药店中就其最著称者有胡庆余堂之药材,万承志堂之药酒,皆称一时矣。”就是说万承志堂是以其泡制的药酒驰名当时。除了药酒外,其丸散膏丹也是一绝,并集秘方于《丸散全集》,其药有所谓“虽多有繁杂炮制之加工而从无省工减料之不当。”在首届西湖博览会期间,药店的雄黄、鹿角胶、麦冬、川黄连等药材还荣获了特等奖。其历代馆主都是当时有名的神医国手。
辉煌药店怎会覆没?
但是史料停留在1937年,万承志堂和杭州其他5家药店一样遭受了劫难,从此消失了踪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杭州。杭州各大中药店均受到重创,卖出去的真材实料的药材,收进来的是贬值的货币,最后一任馆主卢裕晋再有回天医术,也难以挽回倒闭的命运。另一种说法,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回忆是当年店堂细料房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从此关闭,很多药馆的伙计都到了胡庆余堂。
这一晃就过了60多年。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本《丸散全集》。
郭庄突现药店石碑
2005年春节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杭州有名的医界泰斗何老先生在郭庄喝茶,散步间忽然发现一个台阶颇为眼熟,细看:“万承志堂界”。85岁的老人有些激动起来,这就是消失了近60多年的万承志堂的界碑啊。
这“万承志堂界”几个大字,笔迹清晰,用力均匀,一看就知出自大家之手。
这界碑为什么会出现在郭庄?也有两种说法,有的说是被从清泰街毁掉的店里运到那里去的;有的说万承志堂是厂店分离,在清泰街的是店,而设在郭庄一带的是其药厂,因为当时这一带,确实是有很多药厂开着。
老先生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有志于中药事业的杨罕闻。他,想重建“万承志堂”。
一位神秘老妪出现
5月12日,正当他们到郭庄去搬运那块石碑的时候,一名服务员从他们身边走过:“啊呀,又是这块石碑。”他们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说:“在2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在这里喝茶,她和我说这块石碑是他们家的。”
杨罕闻大惊,这是否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万承志堂”的后人?万家或者是最后一代馆主卢裕晋的后人?
但是,郭庄的工作人员说,老太太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又一段线索断了。
药方所剩无几
要恢复“万承志堂”,仅有原貌还不够,需要传承的是其医德和药方,一方面这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挖掘,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其为人们医治病痛。
“万承志堂”的特色就是泡药酒的工艺和丸散膏丹的制作。据说那个时候,他们的店出版了泡酒著作《丸散全集》。可是泡酒药方几乎都已经流失,现在他们手上掌握的药方只有“祛风壮骨酒、养颜美容酒、补肾强身酒”等。
寻找更多历史
过几天,杭州高银巷103号的“万承志堂”要重新开张了。开张在即,杨罕闻有个心愿,让老字号药馆的后人来剪彩。
杨罕闻委托本报寻找老字号“万承志堂”的后人,寻找老字号的照片、资料、器物、甚至故事,告诉我们当时曾经的繁华……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85311110或8531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