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消息: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文学是共同的话题。二十一世纪,一个作家应该关注什么话题?今天上午,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作家与国内学者就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关于环保
环保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家们也不例外。在今天的中外作家文学座谈会上,环保话题第一个被抛了出来。
许多参加本次作家节活动的国外作家在国内从事着专栏或者报告文学的写作,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治的崛起,中国话题成了各国作家们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中国政府如何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结合在一起,是各国作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中国作家们又是如何涉及环保题材、倡导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他们所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国内著名作家叶广芩告诉大家,在来杭州前两天,她正在秦岭深山沟里的一户老百姓家采风。“几天前,那里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这只大熊猫冒冒失失地跑进老乡家里,和老乡一家一起烤火,一起吃烤地瓜和红烧肉,结果它不幸拉肚子了。”叶广芩的话引得一片笑声。“也许,就一个作家而言,他的目标就是用笔去创造这样的一片净土。”
关于战争
战争是中外作家的永恒话题。经历了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许多作家都用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来自法国的作家贝尔纳·布里泽向与会的同行们推荐了自己的作品《洗劫圆明园》,“从人类的历史文明来说,我对那次灾难感到耻辱。”
台湾作家赵慕嵩从事过36年的新闻记者生涯,在退休之后,他用自己的退休金在大陆添置了旅行用的车辆。7年多来,他重走了长征路、游遍了祖国壮美山河。“我是北京人,虽然11岁就去了台湾。多年的新闻工作让我发现,台湾的青年不了解祖国,因此我认为我有义务来给他们带去课本上看不到的东西。”用7年时间写出7本著作的赵慕嵩说,他的步伐还不会停下来,年近70不意味着退休,祖国的美丽用笔永远也书写不完。
关于中国
身在中国,崛起的中国自然成了最热的话题。匈牙利作家佐坦·色博40多年前曾到过中国,那是中国正努力寻求发展,他写下了《战后中国》。80年代初期,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北京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他写下了《再次认识中国》一书。“也许这次回去,我应该再写一本书叫《第三次认识中国》。”
希腊作家康斯坦提诺斯·塞施尼迪斯也谈到,在中国有许多希腊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有的甚至是从古希腊语中翻译而来,这十分让人钦佩。“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建立起国内外作家间的经常性联系,互相推荐本国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接触不同国家的不同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