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东阳5月23日电“作家描写大自然的美文催热了当地的旅游开发,促进了经济却破坏了环境,应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文学?”“世界各国的作家到底了解多少中国的文学?”“因为市场的经济利益导向,作家应该怎样取舍作品的读者方向?”“和平年代我们是不是还需要战争题材?”……不同的语言并不阻碍中外作家之间的交流,今天,参加“连线浙江——世界作家看浙江”的中外作家就一个个当代文学创作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当代创作要关注环保题材
日本作家立松和平首先发言。作为十几次来过中国的作家,他与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黄尧有相同的疑问:“在文学中是不是应该涉及环境保护?”立松和平介绍说,在日本有许多相关的作品,他自己也写过关于生态话题的作品。对此,黄尧有很多的困惑:“在我们云南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行走’的主题,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中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引起了很多人的赞叹,但这些书出版后引来了很多的游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和谐,而且这种后果正在无法控制之中。”
这一话题让德国作家迈克尔·格雷回忆起10年前第一次来中国时参观上海大众集团的情景,当时他看到一条条汽车生产线,了解到很多中国人希望能与欧美国家的人一样拥有私家车。“但中国有那么多人口,如果每个人都有车,道路、停车场、废气、汽车工业垃圾将如何处理?”他表示,在德国,作家并没有涉及太多环保题材,但现实的环境不得不引起中国作家反思。
世界需要文学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学需要在世界各国间交流。这是中外作家共同的心声。
匈牙利作家色雷尼·拉斯洛曾多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写了一本《战后中国》。1983年在中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时,他又写了一本《重新认识中国》。今天的中国之行让他有了新的惊喜,同时也有一些疑问。这位写过《邓小平》的记者兼作家认为自己可能需要再写一本《第三次认识中国》。他说,匈牙利人需要了解今天的中国,而阅读文学作品是增进了解的好方式之一。
战争与和平值得文学永久关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和平也成为中外作家关心的话题。作家们认为,战争与和平值得文学永久关注。浙江作家黄仁柯表示,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大战争,但小战争还存在,世界大战的威胁还存在,这就需要作家积极地关注。作家叶广岑也表示,虽然有关战争与和平的题材比较难写,但作家不能回避,需要站在更高的人性角度来写作。
法国历史小说家贝尔纳·布里泽曾经在2003年出版小说《洗劫圆明园》,今天,他给在场的作家们讲述了英法两国1860年远征中国,发动战争的缘由——英国人是在中国倾销在印度种植的鸦片,法国人是为了在中国传教。作为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写作者,他说:“这些都让我感到遗憾,我为这段历史向中国人民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