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关爱民工直通车”驶进杭州下城区。在石桥街道雷锋广场,下城区委、区政府和石桥街道、下城区民工医院的负责人,与外来工们欢聚一堂,开展“健康生活、快乐创业”系列活动,为民工提供医疗帮助。
“少花时、少花钱,能看好病”,这是外来工对民工医院的评价。今天一早,河南民工徐向单带着发烧的孩子,到民工医院排队、就诊、验血、挂盐水,只花了半小时,费用60元。
——笔者手记
满脸汗水、浑身木屑的罗云,从半山赶到下城区民工医院。他在建筑工地当木工,今早起来,感到胸口闷、气喘,到半山某医院就诊,一算药费要140元。“这么贵啊!”他拿起药方,直奔民工医院。
还未讲病情,他就与值班的刘医师“有言在先”了:“我身上只有100多块钱,还要吃饭,你看能不能配些便宜、有效的药?”检查病情后,刘医师开了药方。但罗云追问:“这药多少钱?”刘医师算了一下说:“50多元。”
在配药房,笔者与罗云聊了起来。他这是第3次到民工医院看病了,前两次是腰扭伤,挂号免费、验血减半,每次只花四五十元钱,就都治好了病。他说:“民工医院收费便宜,医术又好,我们都爱到这里看病。”
“有了爱心卡,民工可享受优惠。”在下城区,一些街道、医院向外来工发放各种“爱心卡”,尽管用途不同,但外来工们说,这些“爱心卡”温暖人心。
——笔者手记
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忙着为民工量血压、看病。下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建勇说,今年杭州市委提出“破七难”,其中就有“看病难”。下城区有15万外来工,要通过建立民工医院、发放“爱心卡”等措施,让他们健康生活、快乐创业。
石桥街道在雷锋广场建立了外来工爱心超市。从3月4日开始,凡在石桥工作的生活有困难的外来工,都可申请“爱心卡”,与杭州本地低保群体享受同等的“爱心价”待遇,到这里领取各类生活用品。
民工医院的张克祥医师已为30多位民工办理了“爱心就诊卡”。院长王志浩介绍,凭卡在民工医院可享受挂号费、B超、化验费以及各类检查费减半和药费打折5%的优惠。
这家民工医院创建至今,30多位医务人员每天接诊近千人次,其中75%是民工。该院已向民工发放了5000多张“爱心卡”,仅药费优惠一项每月要支出3000多元。
民工医院因此被民工们称为“贴心医院”。手术科主任吴国平说,该科每月住院病人有60多人,其中95%是民工,他们在打工时被机器弄断手指,再植手术费就要6000元。打桩工刘海军的拇指前几天被机器压断,老板丢下2000元钱溜了,医院负责人说:“钱不够,也得做手术,谁叫我们是民工医院呢?”刘海军的手指保住了,但4000多元的欠账单却挂在医院。
“让民工健康生活,快乐创业”,民工医院以实际行动帮助民工实现这一愿望。医生们说,我们要帮助民工健康生活,让民工医院成为民工的健康之家。
——笔者手记
在下城区经济开发区务工的民工胡兰青,到现场找到副主任医师刘杭卫,她不为看病,只是想看一看刘医师。刘医师说:“民工很纯朴,我与她已交往3年,成老朋友了。”
前年的一个晚上,胡兰青突然发病抽筋,工友把她抬进医院。当时她病情很重,手脚冰冷。刘医师一边检查,一边安慰她:“不要紧,会好起来的。”听到刘医师一句“在外打工不容易”,胡兰青的泪水流出来了。病愈后,刘医师仍惦记着这位乐清女工,经常给予必要的帮助。
在与民工接触中,刘医师发现有的民工经济状况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为此,她自费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考试成为全市第一批心理咨询师中的一员,用新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民工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效果不错。
民工医院妇科把对外来女工的关爱落到实处,不仅关注妇科疾病,还关注她们的情感生活及心理健康。来过这里的女工说:“妇科就是我们的娘家。”
——笔者手记
行医30年的钱医师说,来这里看病的,多数是打工妹。有的初中毕业出门打工,在他乡孤单寂寞,轻易与人同居,怀孕后只好来流产。她把这些涉世未深的女工看成自己的女儿,每次有女工来,她除了传授日常卫生、避孕常识外,总要轻声细语跟女孩们拉上几句家常,放松她们的心情,要她们爱惜身体,保护自己。她说:“我们要让她们多感受到一点关爱,多懂得一点保护自己的方法。”
有一次临下班,她接待了一位脸色惨白的女孩。“这不是3个月前才作过流产手术的张月吗?”20岁的张月此时出现休克,向同来的人一问症状,她判断可能是宫外孕,非常危险。钱医师马上打120,并附纸写上姓名、血压、生育史等情况,让急救车把女孩送到一家大医院。一周后,张月打来电话,连声称谢。
钱医师还把家里电话告诉外来打工妹,让她们随时来电咨询。有一次晚上9时多,一位要做药流的四川女孩打来电话,她二话没说,陪女孩到医院打催产针。一来二去,许多女工把她当作知心大姐,有时遇到情感问题,也来问这位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