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宁波服装、电子、餐饮企业普遍感到缺工压力时,建筑业的用工情况却一路看好。据市建委提供的数据,去年宁波39万名建筑工人活跃在工地上,其中农民工就达35万,去年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80亿元,同比增长了15%。市建筑安装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仅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及科技园区就有380多项工程正在动工兴建,用工需求量在10万人以上,但工地上还从未遭受过“用工荒”的困扰。
建筑业为何不缺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工资待遇符合心理价位
活儿虽不轻干得倒痛快
工资待遇是农民工流动的一个导向。建筑工地能吸引民工,最关键的是工资符合民工的心理价位。在由市建设集团一分公司承建的“海景花园”工地,记者从3名民工班长那儿打探到了最新的工资行情。
架子班班长杨孝忠说,架子工目前每工工资为50至55元,班员的月平均收入可达1800元;钢筋班班长郑永卫说,班里采用承包形式,工作量以吨位计算,多劳多得,班员月平均工资为1800元,而且还有星期天。木工班班长谭代福介绍,木工目前每工行情为50至60元,班员(包括加班费)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而且年终还能分红。
“建筑业人工工资普遍涨了一至二成。”市建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来,与目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建筑业的工资水平不算低。正像民工们所说:尽管活儿不轻,但干得痛快。
“人劳分离”给予机制保障
劳务公司管引进建筑企业管用人
宁波市海房建筑工程公司是海曙房管处下属的一家建筑工程企业,常年保持着由300多名农民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公司总经理江明达告诉记者,民工队伍相当稳定,其中200余名民工已有8至10年在“海房”的务工史,是名副其实的老职工了。
记者了解到,像“海房”这样的情况并非少数,目前在建筑工地上干的,多数都是相对固定的老工人。这得益于目前在建筑企业中普遍推行的“人劳分离”模式,工地上需要的劳动力大都由劳务公司引入。本市较有规模的成鑫劳务公司总经理成建波打了个比方:劳务公司相当于人事处,负责组织引进劳力,为民工办理居住证、工伤保险等相关事项;而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经理相当于车间主任,指挥员工工作,并给予相应考核。
由于进出有序,甬城的建筑业保持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民工队伍,建筑企业自然用不着为招工而发愁了。
工资担保解决后顾之忧
再大资金难题工资保证发放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资金难题,但农民工的工资绝对保证发放。”“海景花园”项目部陈经理说。据他介绍,建设集团目前在建工程40多个,都不会欠薪。这与我市在全国首创建筑企业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有关,它从源头上堵住了建筑企业欠薪顽疾。
据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年底,全市506家建筑企业人工工资担保额度已达3.4亿元。一旦发生欠薪,民工就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或建筑管理部门投诉,追薪“绿色通道”将全天候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