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至少要卖到40元/公斤,是去年的2倍。”上周四,在塘栖枇杷主要产地之一——杭州塘栖镇塘北村的枇杷园中,村委会副主任倪寿松说。不仅枇杷价格翻番,今年杨梅、桃子等当季水果的价格都普遍高于往年。
塘栖批杷减产70%
“这些都是冻伤的痕迹。”日前倪寿松指着枇杷上的深色斑纹说,今年3月初的一场大雪和之后的寒冷天气,使得花蕾和幼果遭到严重冻害。塘北村的枇杷产量占塘栖镇枇杷总产量的30%左右,正常年份产量都在5万公斤左右,而今年全村产量仅有1.5万公斤。
天气寒冷导致成熟期推迟,减产又使得果实很快采摘完毕,使枇杷的整个上市期缩短,如“红毛丫头”这一个品种,今年上市期只有6天,而往年一般有10天;“杨墩”上市期也将比往年减少5天。
今年塘栖枇杷的价格因此飞涨。身价最高的“软条白沙”批发价是40元/公斤,而去年仅为20元/公斤。最便宜的“杨墩”的批发价也飚升到12元/公斤,而去年仅为6元/公斤。
我省黄岩、福建莆田等枇杷供应地,今年也因气候异常而大量减产。前天,在杭州东新路果品市场,黄岩枇杷的批发价是9.5~10.5元/公斤,莆田枇杷则是10~12元/公斤。而去年同期,该市场的枇杷批发价仅为4.5元/公斤左右。
减产导致运输成本上升
减产还间接导致了水果的运输成本上升。福建诏安的果品收购户许雨泽已做了10多年的杨梅生意,上周六,他在东新路果品市场和杭蔬果品市场共销掉了1吨多杨梅,批发价为7~8元/公斤,虽同比高了2~3元/公斤,但他似乎并不满意。
由于今年杨梅产量少,许雨泽在诏安一次只能收购到2吨左右的杨梅,还装不满载重5吨的小货车的一半。而在运输时,过路过桥费还是按照整辆车来收取,使运输成本增加到满载的2.5倍。许雨泽说,刚卖掉的这批杨梅由于量太少,是用客车送的,过路过桥费更高,运输成本是1.5~1.6元/公斤,而在货车满载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可下降至0.5元/公斤左右。
包装箱18元/个
包装也成了很多水果,尤其是外来水果的一大负担。前天下午,东新路果品市场莆田枇杷摊位的老板肖国章说,由于外地水果运输路线长,要经受长时间的颠簸和风水日晒,因此包装上要求较严格。他使用最多的25公斤装的包装就需18元/个,是普通泡沫箱的好几倍。
许雨泽的杨梅箱今年也涨价了。去年,他从散户手里收购使用过的塑料箱,一般是2元/个(5公斤装),而今年要3元/个,杨梅的包装成本也因此上涨了0.2元/公斤。
消费习惯也增加成本
令许雨泽苦恼的还有杭州人的消费习惯。他送到无锡、武汉等地的杨梅中都可放冰袋保鲜,可保持2~3天不变质。但在杭州,放了冰袋的杨梅就卖不出去。而不放冰袋的杨梅只能保鲜1天,要是当天卖不完,到了第二天只能亏本处理或倒掉。“批发本来就是靠跑量,量少了,运输成本相对增加。保鲜期短增加了损耗。”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水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