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史志办干部蒋苍苍所著的一篇考证郑和卒年的学术论文,目前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收入《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文集》。近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邀请他参加将于7月4日至6日在南京举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
郑和卒于何年,是郑和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982年,郑鹤声、郑一钧两位先生根据从明代古籍中的资料,提出了郑和1433年4月在第七次下西洋归国途中死于印度古里的观点,被学界较广泛接受,《中国大百科全书》也采纳了此观点。2002年平湖市在维修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初的报本塔时,在塔顶发现了用金粉手写的《妙法莲华经》(后被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为平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经书被发现时卷首粘连,2004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修复,经考证为郑和遗物(2004年8月3日本报曾作报道),从而为郑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由于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的许多史料都被烧毁,历史上留下的文字很少,国内的碑刻遗迹也仅存几处,这部经卷的发现对于研究郑和生平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平湖市史志办干部蒋苍苍以平湖发现的金粉手写版《妙法莲华经》所蕴含的信息为主要依据,历时半年多,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出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活着回到祖国的结论。对于郑和“卒于古里”之说,作者从家谱资料、人物身份地位、崇佛趣向、称呼等四个方面提出反驳意见,断定“卒于古里”的应是与郑和同下西洋的另一位郑姓宦官。《妙法莲华经》7万多文字用精细的金粉手写,笔迹细腻,不可能在海船上颠簸的环境中完成,所以《妙法莲华经》极有可能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回国后组织人员书写的。论文还认为,制作金粉手书《妙法莲华经》的目的是为病中的郑和祈寿,卷首画像中的“真身舍利无量宝塔”8个字应是郑和亲笔所写。由此,蒋苍苍大胆提出了郑和是在“最后一次下西洋回到国内后,明宣德九年秋冬(也就是1434年末或1435年初)病故于南京”的新观点。上图为《妙法莲华经》中的经卷发愿文,记载了制作经卷的缘由。下图为《妙法莲华经》中的“灵山法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