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悄悄推行了近三年的干部民主提名改革,近日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据瑞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胡主任介绍,日前,中组部干部监督管理局在瑞安考察时对这一改革进行了高度评价。
这是瑞安干部提名改革试行三年以来得到的最高规格褒奖。在此之前的2004年11月,瑞安干部民主提名制度已经被浙江省委组织部进行全省推广。“削了市委书记的权”,这是当地官员对这一制度最口语化的表达。
深刻背景——“阿太事件”
2002年初,中组部向部分省市下达“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权”调研任务,浙江省委组织部选定瑞安市委和宁波市江东区作为调研单位。“选择瑞安作为试点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当时省委组织部一位领导说。
这位领导所称的深刻背景,就是指轰动全国的“阿太事件”。1999年,瑞安查处了一起惊动全国的“地下组织部长”案件,一个外号阿太的农民,依靠窥探官员隐私作要挟,多年来在瑞安兴风作浪,直接导致原市委书记等大小官员十几人的下台。
“我当时的一个朴素想法是,一定要好好总结‘阿太事件’这个反面教训,挽回市委声誉。”瑞安市委书记钱建民曾向新华社的记者表示。
2002年,经过近半年的调研,瑞安市委组织部发现,在干部任用的各个环节中,初步提名存在着很大漏洞,权力运作空间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县(市)委书记的拍板决定等权力可以起到导向性、关键性作用,容易导致提名失公。
提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是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权的重点——调研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宣告了一段历史的结束
瑞安的干部提拔改革,被当地官员形象地形容为:“过去工作做给一个人看,现在要做给一帮人看了。”
2002年8月,一项“削市委书记的权”的干部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在瑞安悄悄推行。
改革的具体方法是:在重点管理的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首先由组织部门根据有关单位群众民主推荐,和干部日常考察情况,每个岗位提出2名以上的参选人员名单,并送市委分管副书记和书记审核。
与此同时,组织部门也将参选人的拟任职务、任职条件和参考人选名单等基本情况,提交市委全委会成员,由30个全委成员以个人名义进行投票。
投票结果产生后,组织部将根据群众民主推荐、民主提名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考察对象。最后,组织部向市委常委汇报任免方案时,将同时报告民主提名的结果。
曾主持过中央党校重大课题《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研究》的浙江省委党校教研部副主任郭亚丁当时对瑞安改革的评价是:“将提名权扩大到全委会的所有成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变,是用人制度的完善!”而浙江省委组织系统的党建专家也认为,干部民主提名权的改革,宣告了一个干部一旦被市委书记提名,就将基本被任用的历史结束。
2002年8月,瑞安民主提名制度,先后在水利局局长和仙降镇镇党委书记等多个岗位试行。2003年4月,市委出台《民主提名考察对象人选实施办法》,结合上半年市政府部门换届工作,对25个部门重点管理岗位实行民主提名,这项制度开始得到了全面实践。
官员:心情舒畅
5月31日下午,瑞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胡主任告诉记者:截至5月底,瑞安市委组织部先后组织了12批次、43个岗位、114人次的干部提名工作。在这些岗位领导干部的任用中,绝大部分是提名得票最高的人选。
现任瑞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的胡永快是在2003年3月民主提名全面实践后的第一批被提拔官员。
胡永快回忆说,当时其担任共青团瑞安市委书记,拟下放锻炼。经单位群众民主推荐,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岗位,分别是司法局、人事局以及瑞安龙湖镇党委书记。“三家单位,我都是两名参选人员之一,最终全委投票结果决定了我的最终去向。”胡永快说,在被正式任命为龙湖镇党委书记之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他,在全委投票结果中,他在龙湖镇党委书记位置的得票最高。“心情舒畅!”胡永快用了四个字评价提名制度。“过去是做给一个人看,现在好了,工作中的不足和成绩都摆在那里,所有市委委员都能看得到,真正凭实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