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金之乡”永康,有外来民工20多万人。近年来,全市建起了100多个“外来人口之家”,10多万人入住,外来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永康市一位领导说,外来工安居乐业,是一件民工安心、企业放心、政府宽心的大事,有利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些天,我们在采访“民工村”时,听说了许多新、老永康人和谐相处的故事。
“鸳鸯楼”里说往事
走进永康经济开发区的外来民工公寓,我们就被一幢外来民工文化娱乐中心楼所吸引。这里路面整洁,三三两两的居民拎着菜篮子走过,我们仿佛走进了城市的某个小区。
“这8幢公寓占地11万平方米,都是由政府投资,专门为解决外来民工的住房问题新建的。”陪同参观的经济开发区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胡哲说。“连民工夫妻们最尴尬的‘鸳鸯房’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解决。”胡哲边指着一幢6层楼房边说。
走进“鸳鸯楼”,居民们大多外出上班了,整幢楼显得格外安静。2楼212房间的主人黄晓青夫妇正在家里招待客人,他们开心地说:“这房子很不错,有独立的房间,阳台可以当厨房,房租费只有100多元。”
在他们的房间里,电视机、煤气灶、衣柜、书桌、饭桌一应俱全。黄晓青说,他们都是江西玉山人,外出打工已10多年,住进公寓也快3年了。
黄晓青回忆说:“10年前,我们住的是用木板隔的老房子,十几个人挤一间,夏天汗臭熏、蚊子咬,别想睡安稳觉,夫妻还得分开住。现在有了独立空间,夫妻也更加恩爱了。”
言传身教讲文明
经济开发区所属的郑村,是永康一个典型的外来民工村。全村共有528人,而外来人口就有300多人。由于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卫生观念差,村民常为这事头痛。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展计划局副局长李高东说:“你真没办法说,住二楼三楼的,整盆脏水直接从窗口往下泼,不管有没有走路的人。”那次,他领着一批邻近县市的干部考察村庄整治情况,正走在村中,几米开外倒下一盆脏水。
但村民们并没有因此嫌弃民工,而是从一点一滴教起,教民工懂得文明生活。
贵州籍外来女工刘某说:“说来不好意思,还是房东教会我用抽水马桶的呢。”刘某刚来时住进了村民叶秀圭家,不知抽水马桶咋用,叶家专门教她。可是不到10天,抽水马桶还是发生堵塞,原来刘某把卫生巾丢了进去。
现在,住进郑村的民工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每个房间整洁有序,被子叠整齐了,水不乱泼了,垃圾不乱扔了。
入党愿望有望实现
“好球,好球!”刚走到古山镇青后叶安居苑门口,就听见一阵阵喝彩声传来,原来几个青年民工在打篮球。一位围观的村民说:“他们还跟镇政府篮球队交过手,逼得当裁判的镇长亲自下场,才以一分之差失利。”
这里本地人仅500多人,而外来人口有2500多人。为解决民工住房,村里4年前投资170万元建设了公寓,取名安居苑,3幢公寓掩映在绿树丛中,还有食堂、培训中心、图书馆等设施。
在棋牌室门口,几名年轻人正在拉家常,在金帅公司打工的祝和说:“我已经把入党申请书交到叶书记手里了。”祝和是江西乐平人,在永康打工已有9年。他告诉我们,安居苑有了外来民工党支部,入党的愿望有机会实现了。
安居苑党支部书记叶钢富说,本村村民和外来村民要一视同仁,政治上应享受同等待遇。去年,安居苑成立了外来民工党支部,目前有5名党员,今年计划再发展两名。
与村里一样,安居苑还设立了团支部、妇联。团支部有团员52名,每个月都有活动;由永康市妇联与古山镇妇联共同组建的外来人口妇联组织,已有80多名妇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