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天,杭州庆春路一幢大楼顶上,一位30多岁的女子多次冲破保安的拦阻想要跳楼。她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与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心理专家傅素芬僵持了近2个小时后,她突然放声大哭,哭完后,她说,“心里舒服多了。”
傅素芬把她带回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一觉醒来之后,她告诉医生,自己曾经离婚,目前一个人在浙江某地打工,一个多月前,她生日前后,父母却没有打一个电话、传达一个问候,她越想越觉得父母不再关心自己——“连他们都放弃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个念头驱动下,她送掉了自己所有的物品,扔掉了手机、身份证,找到杭州的高楼,想要“一了百了”。
一个月后,她给傅素芬来信,说“现在才知道,冲动之下的行为有多愚蠢。”
这样的例子,过去一年中,杭州并不少见,心理专家告诉记者,不少自杀者都有很复杂的心理因素,他们决定自杀前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但他们自杀的直接触发因素其实都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一样,十分简单。这样的小事,对于自杀者而言,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04年5月25日至2005年4月30日,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通一年间,接到745人次具有自杀意念的来电;其中的130位来电者,已经准备了自杀计划或正准备实施自杀;34人打电话时已实施自杀行为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19人次准备伤害他人后自杀。在心理专家的干预下,这些来电者全都成功获救。
数据显示,130人次中,自杀计划的为121人次,占来电总数的1.54%;34人打电话时已实施自杀行为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来电者本人打来电话23人,他人打电话要求救助11人;10人准备伤害他人后自杀;另有9人无自杀意念,但要有报复他人或社会。
数据同时显示:自杀来电中,以20~39岁年龄段人群较多,尤其是30~39岁年龄组最为突出;而离异人员产生自杀意念、发生自杀行为比例最高,专家分析,这可能与离异人员更多缺少社会支持有关;而无业、失业、下岗、打工族、及个体经商人员,最易产生自杀意念,并付诸行动;低文化程度者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明显高于高文化程度者。
对于这些危机来电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为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和情感问题,其次是家庭问题。男性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依次为:失业、经济困难、工作压力大;而女性则以失恋、丈夫婚外情、家庭矛盾多见。专家分析认为,抑郁、失恋、丈夫或妻子婚外情等导致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赵国秋表示,多数有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来电者,往往近期有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心理失衡状态明显,丧失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干预有力、具有建设性,就能改变来电者眼前的情绪状态,帮助他渡过危机,打消自杀的意念,所以有效地干预往往可以帮助来电者产生新的自我认识、新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