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新一轮的洗牌开始
浙江省外经贸厅外贸处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的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预计今年将有三至四成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影响,依靠量的扩张来取胜的企业或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纺织业重镇绍兴已经传来不妙的消息。中国农业银行绍兴华舍支行行长徐城坚说,今年几乎不敢向纺织企业发放贷款,纺织行业在银行的贷款比重从过去的60%下降到40%,而绍兴县农业合作银行华舍支行信贷处主任王伟强也说,今年发放的1亿元贷款中,纺织企业只占30%,而此前这一数据一直在50%以上。
绍兴市城东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高档面料为主的知名企业,2003年企业决定转型涉足化纤领域,计划到2005年企业的化纤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但由于行情下滑,新上马的化纤企业一投产就遭遇亏损,面临转让的命运。
而另一家辉煌了30多年的纺织业老牌民企雄狮集团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下。银行表示,过度膨胀造成的结构失衡,导致了企业低价竞争,低价竞争又导致了低工资,从而出现了民工荒。绍兴全市纺织业工人缺口高达6万人以上,许多企业都不能完全开工。
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搞技术革新。目前,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拥有率已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萧山、绍兴等地拥有无梭织机比例高达83%和72%。2004年,全省进口纺织设备价值达10.43亿美元。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进,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机器,又不惜成本地让生产设备闲置,就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投入运行。一位老板曾经解释说:“我现在机器在那里空转,好比是拿‘奔驰车’拉黄沙水泥。但是一到2005年,我就可以拿‘奔驰车’去拉‘真金白银’,别人可能还在到处找车。”
面对眼下的市场场景,企业很有可能既拉不到“真金白银”,也养不起“奔驰车”。
预警
似乎没有起到作用
在2004年的时候,许多纺织品企业都在眺望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庆龙在2005年初政协浙江省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就警告说,一些企业盲目看好纺织行业,存在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求得绝对利润,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目前浙江化纤、织造、印染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有些常规产品产能已经过剩。
对中国纺织业持友好态度的美国进口商也有自己的意见。出席在宁波举行的APEC纺织品贸易研讨会的一位美国贸易专家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美方纺织品进口协会预料到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会猛烈增加,担心美国企业和政府会采取抵制措施。去年初以来,这个协会曾两次组织美国进口商和相关企业到中国来沟通,协商如何应对“后纺织品配额时代”。“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能提前拿出措施,自己主动减少出口,避免给美国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但是很遗憾,当时中国同行几乎无人响应。”
如果把2004年各大媒体就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报道罗列一遍,可以看出,在描绘一片大好蓝图之时,接受采访的专家、官员乃至外方人士都会不忘提到两大命题:“价格战不可持久”、“贸易壁垒势必卷土重来”。
但是预警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一位人士介绍说,有些浙江的纺织业老板是从来不看新闻的。
记者在买家团现场采访企业的时候,也会被诸如“你能不能告诉我,6月1日的关税税率到底是多少”之类的问题弄得瞠目结舌。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艰难过程中,许多企业凭着单打独斗一路厮杀过来,对于外界的提醒也养成了“正面文章反面看”的习惯,往往还是沿续老经验、旧做法,凭着感觉走。然而,“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