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运管所要人,“人才管家公司”就帮着找精通道路运输工作的人;涉外管理服务中心要人,“人才管家公司”就帮你找了解涉外事务并善于做经贸的人……劳动合同由“人才管家公司”和劳动者签订。“‘人才管家公司’可轻松帮这些单位找到所需人才,并把这些人派遣过去。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档案转接、社会保障、户口等问题都由‘人才管家公司’解决,甚至连工资奖金都由‘人才管家公司’帮你发。”昨天,绍兴县人事局局长吴汉华告诉记者,绍兴县人才派遣公司作为我省首次出现的“人才管家公司”,将使当地的就业和单位用人模式出现新的变化。
做法用人单位“吆喝”一声就行
“说起来,这还真是个新事物,用人单位可就省了不少力。”绍兴县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钟伟对记者说,这一尝试最大的优点是: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和管理方面可节省较大成本。
钟伟告诉记者,这个目前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人才派遣公司,其实是上个月新近成立的。具体的做法是:
事业单位或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依托人才派遣公司找寻合适的人才。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并不发生劳动关系。真正的劳动关系,产生在劳动者和人才派遣公司之间。如用人单位需要某个人在本单位工作两年,人才派遣公司就和这个劳动者签订两年的劳动合同。其他人事调动、社会保障、户口、职称等人事管理和后续社会保障事务,也均由人才派遣公司负责。此外,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人才派遣公司就会负责承担维护劳动者应得的合法利益。“简单地说,用人单位只要跟我们‘吆喝’一声,我们就会派人去他们那里上班。其他什么烦心事,用人单位都不用管。”人才派遣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概括他们的服务目标。
反应五家事业单位喝“头口水”
吴汉华告诉记者,人才派遣公司一成立,当地就有县公路段、县航运管理所等5家事业单位发来人才需求信息。目前已有几十名应聘者前来完成了笔试,只要再经过面试关,就将有十几人被选出,再被派往这些单位。
其中一家单位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用人方式,是因为烦透了从前的管理模式。以前,他们这个50多人的事业单位,光是为调动职工人事、迁户口、做社会保险这些杂事,就得专门安排两个人来负责。而且职工的培训也是个麻烦事,单为了两三名职工的培训,就得专门找场地和老师,这似乎不太现实。不培训,则又上不了岗。现在,对于这些问题,人才派遣公司都可帮他们解决,每个月的工资奖金也可以由人才派遣公司代发。单位只要用好人就行了。
吴汉华对记者说,目前,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也向人才公司发来信息,一下子就要招100多人。人才派遣公司的前景让人比较乐观。
前景“人才管家公司”大有赚头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人才派遣公司干的还是“亏本的买卖”。吴汉华介绍说,为繁荣当地经济,政府在贴钱为企业服务。目前,人才派遣公司还是由政府在引导发展。
“但将来完全推向市场后,接手这一块的公司将‘大有赚头’。”吴汉华对记者说,在上海和深圳,这类“人才管家公司”目前已生意兴隆。
“举个例子,每个劳动者出一个月100元的服务费,像上海这样的‘人才管家公司’,现在起码派遣了1万名左右的劳动者到各个单位上班。那么‘人才管家公司’每个月就有100万元的收益。”但在绍兴,目前因为还没形成规模,所以完全市场化的人才派遣公司还无法生存,现在政府都在广告推广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而一旦形成规模,一个新兴的产业又将在这个县崛起,并带动整个就业模式的改变。
隐忧解决工伤问题容易扯皮
虽然,这一新型就业模式目前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法律界人士表示,其中也存在隐忧。浙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轶群对记者说,由于管理者和实际用工的并不是同一单位,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张轶群表示,出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目的,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注意劳动者人身安全及健康保护的问题。不过在这一新的用人模式下,实际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脱离了劳动关系而忽视这一问题。一旦出现工伤等问题,用人单位和人才公司之间又有可能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到时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难度将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吴汉华表示已进行考虑,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就是他们下一步将要跟进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