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广场人行过街东西两侧地道的全面开通,使以往在体育场路与延安路的交叉口附近行人和机动车“见缝插针”争道的情景成为历史。记者昨日从杭州市交警支队了解到,武林过街地道的成功启用,将为今后杭城发展人行过街设施提供很好的借鉴。
人车争道难题迎刃而解
昨天中午11点20分,记者从武林广场西侧的入口走进过街地道。出入口都有两路电梯在有序地运行,位于地道上方的指示牌对出口的标示也非常清楚。
杭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处阎处长向记者介绍,建设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破解此处人车争道的交通难题。从西通道开通情况看,平时人流量每小时2000-3000人次,而最高峰时段(双休日下午2时-4时)人流通行超过1万人次。东通道沟通着电信大楼、武林广场公交中转站以及杭州百货大楼至银泰等延安路商业圈,其交通量可能比西通道更大,预计东、西两个通道高峰时每小时可通行上万人次。
杭城交通大势所趋
阎处长向记者介绍,今年杭州市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功能,建设行人地下过街设施是一大亮点。
据了解,杭州主城目前已有丰乐地道、武林广场和北山路岳庙的等几个人行地道。而新建的地道已经增设了电梯等人性化设施,对于目前出现的非机动车通行、无障碍通道等问题,在接下来的建设中也将有所改进。
记者了解到,庆春路/新华路地下人行通道已经开始施工招标,如果顺利的话可望下月动工建设。设计中地道共有3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世纪联华超市门前、新华路口东侧综合办公楼前、马市街东电信大楼前。据预测,建成后地下通道的通行能力可达每小时7200人次。
“立体化”蓝图初显
阎处长介绍,前不久交警部门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与人流交通冲突情况严重程度,从杭州市的城区道路系统中甄选出一些道路进行人行设施规划。如:环西湖机动车行道路(北山路-环城西路-庆春路-东坡路-南山路)、延安路、凤起路、庆春路、解放路、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西路、莫干山路、上塘路-中河路、建国路、石桥路-秋涛路、文一路-德胜路、文二路-潮王路、文三路-文晖路、曙光路-体育场路、西湖大道-清江路等。本次规划主要进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并适当考虑立体过街方式与地面过街方式的结合。除现在的人行过街设施外,规划建设的人行天桥为5座,地道为13座,形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明确的人行过街设施为62处,与轨道站点结合的过街设施19处,共规划人行过街设施9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