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大学和国家农业部、中科院等单位的官员、专家昨会聚杭州,出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田共生系统’项目启动研讨会”。明天,他们将在青田见证一个重要时刻: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将正式宣布,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稻田养鱼文化系统,为全球首批农业遗产保护项目。
稻田养鱼震惊联合国
研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总代表莫奈博士,对青田“稻田共生系统”如此评价:
“今年,我们组织首批农业遗产保护委员会投票,在全球100多个申请项目中,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养鱼文化系统项目十分优秀,良好的生态环境令我们震惊。4月22日,正式决定将该村列入世界遗产系统的首批论证项目之一。”
田鱼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龙现村位于青田县东南山区,是一个千年古村落。1999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田鱼村”。
在龙现村,一只只小水塘分布在屋前房后,那些未曾插秧的梯田也都注满了水。田里、塘里都是一尾尾田鱼。养鱼大户杨民康说,村里的稻田养鱼已有近700年历史,全村有农田396亩,水塘140多个,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田鱼优势。
按杨的说法,村里最原始的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式,只要将田鱼放入注满水的田渠中,任由它自生自灭。除了食用及换钱,村里也有人纯粹是因为喜好而养鱼。他们将屋子用石柱支撑,然后将部分屋基底部挖空,注了水养田鱼。最老的一条鱼曾经养了38年,重15斤。
杨民康的养鱼方式和祖辈不同。放鱼前,先将田埂堆高,一般高出稻田50—60厘米。妻子编织拦鱼栅。杨捡些樟树枝、松树枝浸泡在田里,防治鱼体上生寄生虫。
稻田养鱼可提供宝贵的蛋白。稻谷可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又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有害昆虫,有益于养分循环。
青田田鱼与石雕齐名
青田县县长邝平正说,目前青田县稻田养鱼产业化已经初步形成,全国已有30多个县市从青田引入田鱼鱼苗。全县20多万华侨,把田鱼带到120多个国家。青田田鱼“申遗”后,已与青田石雕齐名。邝平正说,青田县稻田养鱼技术,有幸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5个保护项目之一,对长期保护、延续并不断推广这一重要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将有着深远的意义。青田正以此为契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制订详细保护计划,成立专门的农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珍视与呵护好人类这一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