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纠风
不能把科学当成迷信去破,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
———陈云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一场“大跃进’的热潮。一时间,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泛滥。在这样的形势下,刚刚建成1号高炉和1号转炉的杭州钢铁厂,突破了原来的建设规模和规划,根据上级的要求,土法上马,立即开始了建造100座小高炉、100座小转炉和100座小平炉的系列工程项目。
11月13日上午,杭钢合金钢车间正在集中力量“放卫星”:力争提前拿下车间整体结构工程。屋面上42名工人在紧张地操作,车间里9名土建工人在起劲地挖炉坑,另有10多人在紧张地吊装设备,一派忙碌景象。9时40分左右,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天塌般的巨响,8间屋架如同“多米诺”骨牌,从南到北,瞬间全部倒塌。死亡18人,伤10人。新中国建立以来,浙江省工业建设中前所未有的一次恶性事故发生了。
电波很快传到了北京,传到了中南海,震动了共和国的最高领导层。
12月23日至26日,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议在杭州召开,各省(市)负责同志和有关单位领导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陈云提前来到杭州,于12月16日,率会议代表亲临杭钢合金钢车间工地事故现场视察。雨后的半山,天色阴沉,工地的道路上,经车马行人的辗压,泛着褐黄色的泥浆,一片泥泞。陈云向陪同的浙江省副省长吴宪和杭钢党委的负责同志详细询问了发生事故的有关情况,并不时关切地询问事故抢救和善后处理情况。
不久,全国基本建设工程现场会在杭州饭店小礼堂举行。陈云主持了会议。在会议召开的4天时间里,他两次作重要讲话。在当时严厉批评反冒进、党内生活开始不正常、家长制、一言堂作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陈云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量,在讲话中自始至终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基准,指出,“不能把科学当成迷信去破”,要“按照正规的设计程序办事”,并谆谆告诫“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引起全国、全党的注意”,“使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作业从此向好的方面发展。”
他还针对在“大跃进”中普遍存在的头脑发热现象,意味深长地叮嘱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本领不大”,应该从错误中取得经验,练出本领。他说,这不是打击群众的积极性,而是实事求是的问题。
杭州的事故现场会,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肯定。1959年1月8日,中共中央以中发(59)21号文件批转了陈云在杭州现场会议上的两个讲话纪要,指出:“提高工程质量,这是一件必须引起全党严重注意的大事。”陈云关于基本建筑要注重质量的观点和主张,对于扭转当时全国基本建设的被动局面,甚至对全国工业建设的健康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求真务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陈云几乎每年都要来杭州。1990年1月24日上午,陈云在杭州的住所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本来,按照陈云“不请不到”的规矩,即使是新春佳节,陈云家中拜年的人也不会很多。而今天来拜年的则有浙江省的主要领导李泽民、铁瑛、李丰平及中共浙江省纪委、省军区、杭州市委和省市政府、人大、政协的负责人,显然,陈云是有话要讲。果然,大家一来,陈云就拿出一幅事先写好的条幅赠送给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条幅上写着15个大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接着,陈云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
他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延安的时候,他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那就是实事求是。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他的体会就是这15个字。他进一步解释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他还举例说,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把敌我之间的矛盾作了充分比较研究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所以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因此,他一生不论做任何工作,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怎样才能搞好调查研究呢?陈云对大家说,搞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亲自率领工作组下乡下厂;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干部都要有一些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可以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后一种调查研究有“真、快、广”的特点。所谓真,就是他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讲心里话,他们信得过你,知道你不会整他们;所谓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及时发现;所谓广,就是全国各省市各行业都有许多高中级干部(包括离退休的)。在某种意义上,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
陈云循循善诱的这一番话,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茅塞顿开之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倡导了多少年,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能像陈云这样领会深刻、实施有方的,在我们党内还真是不多见。他的这15个字,高度浓缩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凡的政治经验和思想精华。大家都能从中深切感受到这位毕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老人的良苦用心。
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财政应该是,一是吃饭,二是建设。
———陈云
上世纪80年代,当时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铁瑛在杭州曾多次向陈云汇报工作。期间,陈云询问最多,关心最切的问题,要算省里的农业生产情况。
一次,陈云对铁瑛说:“铁瑛同志,农业是基础,要抓好,中国地少人多,靠向哪个国家买粮支援我们都是不行的。你当省委书记,这个工作一定要抓,要重视抓吃饭问题,各省都要重视抓这个问题。主席在世时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对农业一定要重视。有人说粮食过关了,我看,我们这一代,包括你铁瑛同志,不能说粮食过关了,全国平均粮食才多少,就是到了2000年,也不能说粮食过关了。中国人口多,土地少嘛!”
当铁瑛向陈云汇报了当年浙江的粮食收成后,陈云说:“不能向农民征收过头粮,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多征两亿斤粮食,就是返销三亿斤,农民也还是感觉紧张,觉得不够吃。”
重视调查研究,讲实事求是,这是陈云的一贯品格。他在与铁瑛的谈话中,讲到了60年代初,全国“大跃进”时期,他曾带着一个工作组来到自己的家乡———上海青浦县农村搞社会调查。那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浮夸之风,“公共食堂、大锅饭”的共产风,如风助火势,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河南、四川、安徽等省的广大农村饿死了许多老百姓。中央发现问题,准备纠正。陈云去调查时,当地的公共食堂已经解散,他发现,生产队集体猪栏里养的猪,个个皮包骨头,又矮又瘦,而一些社员家中私人养的猪,却长得膘肥体壮。陈云觉得蹊跷,这种时候,人都饿肚子,猪当然也是饲料不足,为何同样的条件,社员家里养的猪就长得肥呢!他挨家找老乡聊天,仔细调查才弄清:原来,社员家中打油买盐扯布买线的钱,除了靠养几只鸡下蛋卖,就是靠自家圈中允许养的一头猪多卖几斤肉钱。这是一家的银行呀!
陈云当时发现,农民们去河里捞水草,去地里挖野菜给猪当青饲料;没有精饲料喂,猪不长架子,不长膘,全家老小出动,去水田里抓泥鳅,河沟里摸螺丝,抓青蛙,煮熟了喂猪……。而集体养的猪,谁上这个心呢,干饿着,怎能长肉嘛!
回到北京,陈云就给中央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建议中央批准社员个人养猪。依据调查,后来他又提出恢复农民自留地,城市供应高价粮、高价油、高价糖等克服自然灾害带来困难的具体办法,这一项项当时都被中央采纳了。
陈云接着又坦率地说:“过去我在嘉兴、青浦搞过调查,我是不赞成一年三熟制的,赞成两熟。现在这样看来,浙江三熟制还是好的,是可以的。”
1984年全国粮食收成普遍比较好。一天,陈云在杭州与铁瑛谈话时,仍然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他说:“铁瑛同志,当百姓的父母官,什么时候都要牢记这个道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至今我们不能说粮食过关了,按我的经验,10年中,往往是4年平年,3年增产,3年歉产。今年丰收了,哪有每年都丰收、增产的道理呢!不能再折腾了,要重视农业,重视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嘛!我们的财政应该是,一是吃饭,二是建设。首先保证吃饭,另外建设,看每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光搞建设,群众生活过不去了,这是不行的。”
(特别鸣谢: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