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虹是第一批西进云南的浙江人,上世纪80年代,他来到昆明,从经营一家小服装店起步,目前他经营的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西服生产企业。台州人苏定瑞上世纪80年代初到重庆,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寻求市场,但他一住就是近二十年,创办的名瑞服饰公司,几乎垄断了国际服饰品牌在重庆的代理权……
这样的浙商西部淘金故事永远说不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有超过110万人在西部12个省市区投资经商,在西部地区投资超过1000亿元。无论是云南的螺蛳湾市场、重庆的朝天门服装市场,还是西安的康复路交易市场,从一开始的地摊、钢丝床摊位、再到小店面,发展成西部的著名市场,可以说是浙江人培育了这片市场,至今,在这些市场中,80%的商户都来自浙江。
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自2000年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广厦、华立、娃哈哈、青春宝、德力西、正泰、卡森、云森、纳爱斯等著名浙江企业捷足先登,投资项目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德力西集团为了服务西部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工程改造,不仅把最优质的产品,以最优惠的价格供应给西部地区,还投了近亿元的资产在中西部各省市设立了10多家工程总公司,为用户开展咨询、展示、储货、配货、校验、运送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服务两网改造中标7亿多元,还与新疆、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签订了近4亿元的投资项目。
浙江企业的发展已经与西部开发融成了一体。2004年奥康集团在西部斥资10亿元在重庆璧山打造“西部鞋都”,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是集鞋业生产、市场流通、科研信息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奥康进军重庆,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当地的制鞋企业来说,与奥康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品牌优势,会给当地企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在企业西进的同时,浙江的市场优势业已“移植”到西部。到目前为止,浙江人在西部创办各类市场和大型销售中心590多个,投资总额38亿元。其中仅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台州中国日用商城就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办分市场5个,投资总额达9000万元,年成交额40多亿元。这些市场不仅扩大了浙江商品占有率,而且帮助西部开拓了产品市场。
另外,西部广阔的市场和丰厚的资源也强烈地吸引着浙商的眼球。有调查显示,浙江在西部兴办的近7000家企业中,从事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企业占了大头,投资总额达200多亿元。占全省投资西部总量的近1/3。这表明,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首当其冲吸引浙商投资者的领域,也是充分显示东西优势互补的领域。
据介绍,浙江人主要以三种投资方式涉足西部的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其中,直接在西部省区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与东部企业形成上下游的、以点对点为主的产业链,到西部建立生产基地,就地取材,成为眼下已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东部投资者的首选;第二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就是投资物资流通领域,通过在西部设立商贸流通企业,并以此为连结点,进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贸易活动,并形成辐射东西双方两个巨型扇面。另外投资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西部的旅游资源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多,一批有实力的浙江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涉足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