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砖汉瓦”之称的实心粘土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至今仍为国人所钟爱。然而,实心粘土砖的烧制却是以毁损良田为代价的。目前,中国人均耕地1.41亩,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中国城乡的高楼新宅以年均20亿平方米的速度剧增,全国各地为烧制实心粘土砖每年毁损的良田超过70万亩,相当于每年有60多万人口失去了耕地———
“秦砖汉瓦”,何时退出江湖
“秦砖汉瓦”
渐显不和谐因素
20年前,行走在杭嘉湖地区的乡间,放眼望去,桑树墩护卫着一块块良田,勤劳的人们或植桑养蚕或耕作水田;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时,桑树墩的踪迹已经不见了,曾经肥沃的土壤也变得异常“消瘦”,良田高度大大低于原先行走的道路,有的良田甚至变成了低洼地。
短短20年,杭嘉湖地区为何“桑田变低洼地”?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挖泥制砖。统计数据表明,嘉兴生产的粘土砖有70%销往上海等周边城市。若按2004年的砖产量计算,有49亿块是为他人生产的。
嘉兴市市长陈德荣说:“按现行水平计算,挖粘土制砖,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每年损失的土层高达2.5毫米以上,比采地下水还厉害,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环境。制砖作为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很小,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再吃子孙饭了!”
面对粘土砖瓦企业的肆意攫取,不仅仅耕地在哭泣,能源、环境也在呼救。按照嘉兴市粘土砖的产量,每年需消耗标煤3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含氟气体等近20万吨,而后者引起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及蚕桑业的发展,许多人不得不退出这一行业。
不仅仅是嘉兴,余姚、萧山、绍兴……我省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遭受到“秦砖汉瓦”带来的各种危害。
运河边两条“平行线”
昭示新旧交替进行时
6月7日,在桐乡京杭运河边,一个姓王的老板指着运河对面高高的土堆对笔者说:“那是我从村里收集来的粘土,足够用3年了。”
桐乡是我省著名的粘土砖产地,这位老板的砖瓦厂占地100亩,除了堆放砖坯的土地稍微平整外,其他地面都高低不平,远处一根直耸云霄的巨型烟囱正在不停地冒着黑烟。
“我知道,再过几年就没有泥土了,土地经过整理变成规则的良田后,就不容许取土了,但粘土砖还有市场。”在利润的驱使下,这样的生产方式还在全省各地盛行。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进行的调查显示,至2004年底,我省仍有粘土砖瓦企业2446家,共占用土地8.1万亩,2004年挖土制标砖222亿块,相当于10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平均下降8毫米。对于这样的利益驱使行为,省新墙办主任金关标说:“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加强粘土资源管理,加大砖瓦窑整治力度,坚决堵住生产源头。”
实际上,早在1997年,省政府就发布了《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管理办法》,限制粘土砖企业发展,各地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打压措施,经过8年努力,全省关停并转砖瓦企业1000多家,减少占地4万亩,压缩生产能力110亿块标砖。
粘土砖少了,用什么造房子呢?同样是在运河旁边,海宁许村一家名为“玉龙”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正在逐步成长壮大。
走入“玉龙”工厂大门,笔者看到的是堆放得整整齐齐的粉煤灰加气砌块,厂区内既没有飞扬的尘土,也没有高耸的烟囱。“我们的生产线从国外引进,采用的是节能、高效的生产技术。”玉龙公司的老总许苏龙介绍说。
为了一探这些砌块的奥秘,笔者来到生产车间,粉煤灰、水泥等原材料按比例配制,经发酵、切割和蒸汽氧化,轻质的加气砌块便正式问世了。“用我们的产品建成的房屋,隔热保温,冬暖夏凉。”许苏龙充满自信地说。
巧合的是,笔者在走访我省粘土砖的传统主产区后发现,最近一两年来,新冒出的新墙材企业,大多在运河边,据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解释,因为生产的粉煤灰等原材料用船运输运费相对便宜,这样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即便如此,新墙材的生产成本还是比粘土砖高出一大截。据桐乡那家粘土砖厂的王老板透露,“制造一块砖,购买粘土,算上运费只需0.03元。”而玉龙公司许总介绍,他们生产的粉煤灰加气砌块主要原料成本,折算标准砖为0.1元,是粘土砖的3倍以上。
生产成本的差异,使得新墙材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到目前为止,粘土砖依然在我省建材市场占据着75%的市场份额,这无疑大大抑制新墙材企业产能的发挥,目前,全省新墙材产能仅发挥了四分之一。
与现代潮流相悖
“退出江湖”势在必行
为了扶持新墙材企业的发展,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企业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符合国家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新墙材专项基金,用于调控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等。
笔者从省新墙办获悉,目前,我省有新型墙材企业852家,总生产能力达到260亿块标砖,仅去年新增的新墙材企业就达111家。今年,又有一批新墙材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浙江开元新墙材公司年产40万立方、投资1.5亿元的砂加气生产线项目已在德清开工建设;浙江特拉建材公司年产2.5亿块标砖的烧结页岩节能模数砖及装饰砖项目已在长兴进入土地勘探和厂房兴建中……
但是,墙体材料革新,不是仅仅依靠堵截生产源头、大力推广新墙体材料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还得给新型墙体材料寻找出路。
玉龙公司的销售人员经常去建筑设计部门上门推销。因为,一家建筑公司要使用新的墙体材料,首先要在设计中得到体现。
“墙改工作主要抓两头:一是抓禁粘源头,限制粘土砖,发展新墙材;一是抓设计龙头,加快建筑应用。”金关标说。为此,“我们正在抓紧编制各类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规程,为建筑设计创造技术条件。”
在获得设计部门认可之后,建筑单位需要做到规范施工。由于新墙材对施工精确度的要求十分严格,要做到规范施工则意味着对传统的施工队伍进行“大换血”。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以前使用粘土砖,需要泥水匠,他们掌握的是用砖刀劈削砖块的技术;现在应用板材、砌块等新墙材,需要的则是木匠,他们掌握的是精确的切割和安装技术。”
在这些变革的背后,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革新。据专家介绍,实心粘土砖难以禁绝,原因主要是“秦砖汉瓦、取土烧砖”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节地、节能、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居民和村民自己建房习惯使用红砖,在他们眼里,实心红砖比其他替代的空心砖更结实,用起来也更顺手。
然而,就是这些至今在中国式建筑墙材中仍居主导地位的粘土砖,全国每年要耗用粘土资源13亿立方米,按平均挖土深3米折算,相当于每年毁田约70万亩。
而现代建筑的潮流,是向着节能、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利用占墙材总量的90%以上。
当一种历史悠久的生产方式,在新的背景下变得与人类社会发展不和谐时,“退出江湖”就势在必行了。
2004年2月,省政府修订并发布了《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启动了新一轮砖瓦窑整治,粘土砖瓦企业加快退出。占全省砖瓦产量半壁江山的嘉兴、湖州两市政府已经出台实施淘汰粘土砖瓦企业的战略。到2006年底,嘉兴市每个建制镇最多保留1家粘土砖瓦企业,到2007年底,全部关停。湖州市到2007年底,淘汰60%的砖瓦企业。
与此同时,禁止使用实心砖,限制使用粘土制品的工程也在加速启动,2004年5月1起,我省建制镇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筑工程中的墙体部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坡屋顶屋面、围墙和临时建筑禁止使用粘土制品。其中,杭州率先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
一张由上而下,自点到面,由大城市到小城镇进而覆盖农村的禁粘大网,正在我省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