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因为存在对环境的各种污染在温州遭到封杀,而多年不用的菜篮子又悄悄地被家庭主妇们重新拎起。
从昨天开始,温州市鹿城区政府发布专门通告,向白色污染说“不”。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通过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的力量治理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昨天,记者来到温州上陡门菜市场,了解菜篮子使用情况——
竹篮紧俏喜坏农妇
昨天下午4点刚过,家住温州鹿城区教育新村的石女士和往常一样出门买菜,惟一的不同是她手上多了一个新的竹编篮子。“塑料袋不能用了,政府有关部门提倡我们用这个。”她说。
石女士到菜场走路大概需要10分钟,一路上她碰到了不少熟人,和她一样,每人手上都提着菜篮子。“这是件好事,大家一起来参与才能有效果。”石女士是这项新政策的忠实支持者。到了上陡门菜市场入口,记者看到了一个40多岁的农妇,一根扁担靠在桥栏杆上,扁担的一头还串着几个刚编好的篮子。
“要不?5块钱一个。”她向我招呼。上前一问,这位妇女自称姓叶,温州龙港人。“前几天就听说以后买菜不用塑料袋了,我就开始编这个。”3天时间,她一个人就编了130多个竹编篮子,昨天一大早和丈夫、儿子一起挑到集市上卖,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叶女士说:“130多个篮子一天就卖完了,我只能现编现卖,能编几个赚几个的钱。”
站在菜场门口,大部分进出市场的人手里都提着篮子,往日大袋小袋的景象已经很少见。“现在大家都不用塑料袋了,我们摊位上更加不准放了。”一个正在摆摊的菜贩说。
政府干预治理污染
温州对非降解塑料制品说“不”源于几天前的一个通报会——6月13日下午,温州市鹿城区政府在奥林皮克大酒店召开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通报会。会议上,鹿城区赵峰副区长说,近期内他们将发布“关于防治白色污染禁止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的通告”,禁止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风景名胜区、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农贸市场等7个行业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我们的重点是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食品袋、购物袋等,并促使相关行业减少环境污染。”
鹿城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也介绍,该项工作于6月15日全面铺开,它的推行由环保、工商、市政园林、卫生、行政执法等部门负责,区政府也将邀请区人大、政协领导成立督查组进行督查,对违法单位还将予以处罚。
据悉,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通过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的力量治理“白色污染”。
市民商户反响不一
杜绝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可降解塑料制品,针对使用可降解制品要提高使用成本的现实,市民和工商户反响不一。
家住温州鹿城区上陡门的金女士说,她十分理解并支持政府部门的做法,她个人会遵守“通告”的规定,为温州的环保尽一份力。但她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工商户,如果菜场的菜贩那里不使用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那么市民就会逐渐远离“白色污染”。
上陡门菜场一小贩说,现在使用的塑料袋能更多地带给她方便,价格上也很便宜,但是只要能找到性能、价格上都适中的替代品,她愿意放弃现在的做法。
而温州惠民路一快餐店的老板却说,每天他们的快餐盒使用量在5000只左右,如使用可降解快餐盒,他担心经营成本会增加,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到他们情况,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此,温州鹿城区环保局郑浩局长说,目前温州市区就有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厂家,价格上不会有太高的涨幅,应当不会对市民、工商户的生活、经营成本带来大的影响。
除此,也有人认为,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政府部门想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彻底治理有一定难度。“存在是因为有需求,一下子改过来很难。希望有关部门能持之以恒地执行此项政策,时间久了,自然会慢慢改变人们的习惯。”一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