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温州上陡门的69岁老人周成岐,因腹痛到医院看病,结果静脉输液不到5分钟就出现反应,当天下午猝死在医院。
周成岐的女儿周丽丹回忆,本月12日上午,老人到该医院就诊,拍片结果显示,老人胸腔内有积液,并伴有肺部感染。中午12点10分,老人住院观察。下午2点左右,医院给老人注射一种“特治星”药物,但不到两分钟,老人就觉得呼吸困难、胸闷,要拔掉针头。值班医生过来观察后,认为不应中止注射,“结果没过几分钟,我爸就没有呼吸了!”周丽丹声泪俱下地说。
该院医教科科长陈亚东认为,病人在注射前皮试测试显示为阴性,而且没有出现皮疹、皮肤搔痒等一般的过敏症状,考虑到病人腹部感染必须使用抗菌素,所以值班医生告诉家属暂时不要拔针,先观察一下。
周丽丹介绍,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后,医院即着手实施抢救。值班医生告诉家属,病人须进行气管切开。随后,前来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发现普通病房内没有气管切开包,护士拿来包后又发现里面没有手术刀片、剪刀,没办法实施气管切开,只好重新去拿相关器械。“这样来来回回浪费了不少时间。”周丽丹觉得,从准备抢救到气管切开,医院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错过了最佳时机。
对此,陈亚东表示,院方在抢救过程中确实对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告知家属病情危重后果及有可能发展的不良情况,患者从入院到出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仅3个多小时,有医疗过错存在,但与患者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存在抢救时机被延误的问题。
经有关部门调解,前天凌晨,周成岐家属和医院签下了一份协议书,约定由院方预付7.5万暂支款,今后通过司法或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解决,按裁决的实际款额支付,多还少补。同时,将老人的遗体暂时存放在太平间。
周成岐家属表示,他们要求68万元赔偿金,并打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