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斜阳里,几位七八十岁的退休教师身挎书包,手持水壶,行走在绍兴的乡间小路上。这些天,为了考证一座不知其名的独木桥,他们相约划船来到桥下现场察看——他们就是绍兴县“村落文化”的普查员。
在绍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村落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古城村,为勾践之父允常筑都城之处;宾舍村,是汉代文豪蔡邕避难之所;西路村,千年古寺钟馨悠扬,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陶堰镇可谓名流荟萃,如今还流传着“祖孙两代尚书,一门五位进士”的佳话。此外,更有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在百姓中间世代口耳相传。
村落文化是民间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由于村落文化散布在民间的这一特殊性,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多是自生自灭,随着时代的变迁,村落文化的消失也越来越快。
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从2003年起,绍兴县委在全县开展了走村入户的村落文化普查工作。200多名来自各镇、街道的文化工作人员,开始深入6个镇街的10个行政村进行走村入户普查。根据摸排的数万条线索,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归类。对提供线索的人员实行奖励制度;动员中小学生参与村落文化的普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征文比赛活动。
在此基础上,普查人员经过近9个月的笔耕,各镇街相继完成了初稿编写,并对各村镇的摩崖石刻、亭台楼阁、庙宇桥梁、河塘堤闸、古树名木、生产器具等进行拍摄,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源。.
如今,绍兴县的19个镇街共完成有关村落文化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1821篇,约计150多万字,出版了《绍兴村落文化集粹》。
村落文化普查发掘工作把散落的珍珠从乡间的泥土中一颗颗发掘出来,串成一条条美丽的项链,展现熠熠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