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汽轮机有限公司厂房坐落在杭州拱墅区北部不起眼的一个角落,但这里却聚集着国际先进的汽轮机制造设备:德国数控转子车、德国数控龙门铣、德国Φ130镗铣床、意大利Φ160镗铣床等。走进高大宽敞的厂房,看见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各种大型设备之间。“订单太多了,我们都忙不过来了。”一位工人对记者说。
2004年,杭州汽轮机有限公司承接了25.2亿元的订单合同,而今年订单又急剧增长。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杭汽轮反而发了愁。要缓解旺盛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杭汽轮必须突破六大瓶颈,其中两大瓶颈需要靠技术改造来破解。
“一号工程”为总装试车台助力
一年来,全市限额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428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216.6亿元,已占据工业投资的半壁江山。如杭州汽轮机有限公司,在一个技术改造项目上就要投入3.5亿元,而杭州橡胶(集团)公司,去年一年就在技术改造上花了7.29亿元。企业不惜重金投资技术改造,不禁让人想问:几亿元的投入,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满足市场需求,杭汽轮计划将汽轮机的年产量从去年的120余台猛增至今年的220台。但是,要实现产能“翻番”的目标,企业必须解决六大瓶颈:总装、生产场地、设备、外协、用电以及人力资源。
“去年底,‘一号工程’的总装试车台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生产,但是对于整个生产规模来说仍然有限。为此,我们决定今年再加大投入,增加40%的总装试车台面积。”该公司装备管理处周一飞说。
除了“总装”瓶颈外,设备瓶颈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忠海介绍,去年该公司投资1.358亿元用于技术改造,比上年增长54.39%,引进了德国D160数控转子车床、意大利D160数控转子车铣中心等4台关键设备,并于去年年底安装到位,对今年顺利实现产能扩大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杭汽轮还专门成立了装备管理处,为技术改造项目细细操刀。
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加快了“扩大超临界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生产能力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进程,进一步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能力。三年时间里,公司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3.5亿元的技术改造资金,以期提高生产能力。
100万条轮胎线生出漂亮数字
去年一年,杭州橡胶(集团)公司把7.29亿元的巨额资金放在了技术改造投入上,实施了年产10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等20余项技改措施。2004年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34亿元,销售收入59.28亿元,分别比去年上涨38.9%和60.5%,不断注入的技改资金已经成为我市工业企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技术改造相当于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发展后劲足不足,技术是关键。”杭州橡胶技改项目处周援生说。
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产品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产品项目,而这也成了杭州橡胶(集团)公司的主要开发生产对象。2002年以来,在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和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等产品的开发上,公司三年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6.45亿元,其中列入省市技术改造项目25个。
通过多轮技术改造,去年子午线轮胎产量达590万条,占公司轮胎总产量的61.68%,超过了斜交胎产量,高于全国56.5%的水平。同时,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信誉提高,朝阳品牌已被国内外用户认可选用。
乙烯装置的国产化一直是我国石化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去年三月,杭汽轮为大庆石化年产48万吨乙烯装置提供的裂解气压缩机驱动用工业汽轮机,荣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杭汽轮经过10年自行设计制造的智慧结晶,成为首次进入国内乙烯驱动领域的国产化新产品。
上海金山石化设备运行的总工程师赵总说:“杭汽轮这套设备的价格是进口设备价格的1/3,但从机组的性能比方面来说,基本上与国外一致,在控制系统方面还优于进口的国外汽轮机。”
而据杭汽轮介绍,该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承接百万吨大型乙烯装置配套用汽轮机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的各项设备技术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在技术改造上连续几年投入巨资,所购设备迅速投入生产并形成生产力,都以良好的经营业绩来作为回报。去年我公司销售收入近9亿元,利润2.5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04%和255%。这些漂亮的数据背后,体现了技改投入所提供的强有力支持。”杭汽轮周一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