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航最大的油轮——比利时籍40万吨级“泰欧”轮(TIEUAOPE)前不久顺利靠泊宁波港大榭码头,这是我国港口第一次成功接卸这样大吨位的巨轮。
近年来,宁波港先后接卸了“莫斯金”、“大凤凰”、东方“宁波”等超级巨轮,是当今中国大陆接卸大型远洋船舶最多的港口,2004年宁波港吞吐量突破2.2亿吨,为中国大陆第二大港口。
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说,时光回溯到600年前,航海家郑和也是依靠宁波等沿海口岸为其船队提供船舶、粮草物资、随船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才得以在28年内七下西洋,将中华文明播撒印度洋沿岸各国。
宁波港地处我国南北海运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型交汇点,临近众多国际国内支干航线,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兼具通江达海的特点,发展沿海、近洋、远洋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以船桨和稻谷为标志的早期海洋文明证明,宁波的先民早就驾舟出海谋生,开始形成宁波港的最早雏形。以后,随着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宁波港口逐步移至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汇合处的“三江口”,也就是为郑和下西洋造船备料的基地桃花渡一带。到了唐宋时期,宁波“海外杂国、贾船交至”,与扬州、广州、泉州等成为我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历史记载,北宋年间,宁波打造过4艘“神舟”大船,并派使臣出访高丽,这4艘大船重达数百吨,堪称当时“世界之最”。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到解放前夕,宁波港口破败不堪,成为内河小港,年货物吞吐量仅4万余吨。
如今,宁波港从一个内河小港发展成国际远洋枢纽港,这并非历史的偶然。
历史跨越的第一步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宁波港从那时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在甬江口建起万吨级的镇海港区,实现了从内河港到河口港的嬗变。
历史赋予宁波港真正的机遇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改变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国家决定投资建设宝钢,但是,由于水深条件限制,远洋大船装着从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地运来的优质矿砂无法直抵宝钢,宝钢急需相应港口与之配套。而宁波北仑不冻不淤以及良好的水深条件,正好符合国际航运大吞大吐的需要。1982年,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港口“会战”,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矿砂码头屹立在东海之滨。从此,宁波港如离弦之箭,拉开了高速发展的序幕。
如果说宁波港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应运而生”,进入世纪之交便是“因势而发”了。近些年来,宁波港相继建成20万吨级矿砂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以及可靠泊第四代、第五代国际集装箱船的专用码头。现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都已登陆宁波港,115条航线、每月500多个航班可连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其中国际远洋干线达53条,平均每天就有近40艘船舶到宁波港装卸。
为适应国际航运业向着大吨位、集装箱和干线环球化的发展趋向,宁波港积极发展国际远洋航线,先后开通了至日本横滨及神户、韩国釜山、新加坡等国际航班,开辟了一些洲际跨洋干线。在国际航运界人士看来,宁波港作为环太平洋西岸新崛起的远洋枢纽港的地位因此确立。
衡量港口的优劣,集装箱容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有资料显示,2004年宁波港投资18亿元人民币进行集装箱码头的技术改造。其中年吞吐能力200万标准箱的北仑四期超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两个泊位已投入试生产,设计年吞吐能力180万标准箱的北仑五期超大型集装箱码头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去年底,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准箱,同比增加44.5%。
宁波港集团公司总裁李令红介绍说,以长江出海口的T字型连接点为起点,今天的宁波港的海上通道南接大鹏湾、湄洲湾,北上秦皇岛、大连港,西进上海、连云港,深入重庆、攀枝花等长江腹地,为宝钢、武钢、马钢、首钢等国内20多家骨干钢铁企业和众多相关企业输送优质铁矿砂、煤炭、化肥、液化品、油料等大宗产品和原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尤其是在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令红表示,为应对全球航运业竞争的挑战,宁波港将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推进“二次创业”,到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000万标准箱。他说,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是国人引以自豪的壮举,今天在迎接伟大的民族复兴中,我们可以创造更辉煌的业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