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海盐县西塘桥镇郑家埭村40岁的失土农民方金平高兴起来了。他从一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业,获得了高级电焊工资格,并被一家标准件厂聘为车间主任。如今,依靠一大批具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海盐失土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圆了自己的就业梦。
“以前的培训模式,是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宣传发动、上门培训到考核颁证几乎全部包揽。由于培训场地、师资有限,培训速度跟不上实际需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同志这样说。据悉,目前全县失土农民近3万人,城镇下岗职工上万人。去年海盐将刚启动的失土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列为政府实事工程之首,县劳动部门经过一年艰苦努力,才培训了2418人。按此办法,5年内将全县3万失土农民轮训一遍的目标难以实现。
今年初,海盐将培训“绣球”抛向社会,近20家民营培训机构纷纷接“球”。经过严格审核,政府同意6家符合条件的申报者办班。为规范管理,海盐还对培训采用“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确保失土农民、失业职工培训质量。
结合本县经济特色和市场需要,海盐在浙江率先推出失土农民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大纲,包括家政服务、计算机、服装、厨师等27个工种。政府成为把握质量的监督员,县劳动部门为培训机构统一采购教材,成立检查组巡回督查教学质量,培训确认合格方可发放相关证书,培训机构的收入与学员合格率、参考率等紧密挂钩。
社会参与培训激发了良性竞争。不少学校纷纷改善教学设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失土农民报名,学校采用动员到人、报名到村的办法,最近又更新了30台电脑,甚至还把培训直接办到了大桥新区农民家里,深受群众欢迎。”现代职业培训学校陈校长说。
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参与使海盐失土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驶上了“快车道”。今年1—5月,像方金平一样学得一技之长的海盐失土农民已达1771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0%,而接受培训的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也达1134人,同比增长了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