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2日消息(实习生 杨青晖)浙江省的目前以观赏苗木为主的浙江花卉产品销售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市场占有率超过20%,居全国第一,销售额达17.26亿元,这是记者今天从省林业厅和省花卉协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与此同时,省林业厅也对本省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省花卉产业处于数量扩展和粗放增长阶段,比较效益低,低端产品市场容量日趋饱和。
优势存在需要积极把握和利用
即便目前中国的花卉出口仅占全球年花卉出口额的2%,但是相比较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到挤压,花卉产业作为对外贸易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还是受到广大花农的青睐。浙江作为花卉生产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强的省份,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势在必行。
我省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现代化的花卉生产设施和引进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全省现有花卉研发机构47家,其中民营机构12家,花卉产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日益增长,花农的科技兴花意识显著增强。另外,我省花卉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目前,全省花卉业中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占95%以上,社会资本源源不断注入,促进了花卉产业的提高。
粗放发展要向质的提高转型
“因为起步晚,起点低,花卉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业优势。”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陈国富说。目前我省花卉产业尚处在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阶段中,其中凸显出的问题主要有:
1、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导致品种结构失调,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2、生产力水平低、设施陈旧、技术落后。投入产出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不及发达国家一半,单位面积产值低,每公顷为0.9万美元,仅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5.9%,哥伦比亚的7.7%。
3、标准化程度低,质量不稳定,出口创汇能力弱。
4、市场功能不完备,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风险预警能力弱。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有待加强,各级花卉行业组织在行业指导、行业协调、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6、观赏型苗木产销问题尖锐,既有缺乏经验,缺乏技术的原因,又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比如城市绿化、退耕还林等。应该说,从一些发达国家花卉业发展历程来看,我省目前出现的部分苗木积压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产业结构中亟待调整的重要标志。
加快产业转型要采取科学管理和创新意识
陈国富副厅长认为,要处理好规模扩张过热、重复建设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积极引导花卉产业由量的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转变,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区域进行花卉产品区域结构的合理布局,要依靠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优化品种和产业结构。
在产品类型上,要大力推广花卉培育容器化、艺术化、标准化和全冠型发展,使苗木成活率提高,适宜长途运输,同时也可提高苗木附加值,暂时缓解当前苗木销售困难的局面,苗木标准化也是提高苗木品质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针对我省大多数种苗花卉从业者来自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不足的实际,启动“千名技师、万名苗农”技术培训工程,全面提高我省种苗花卉生产经营水平,通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素质。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比如花卉育种、标准化生产、产品保鲜技术等,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专家带动作用、政府引导作用,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缩短我省种苗花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多管齐下从全方位开拓花卉业发展
陈国富副厅长说,面对我省花卉产业面临的问题,既需要基层花农从技术角度的改进,也需要营销层面的切实改革。其中实施品牌战略,创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提升浙江花卉竞争力,构筑服务平台、加强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传媒,搭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市场的花卉信息平台,建立产业发展预警机制,加强花卉信息交流,使花农加强交流,促进销售和技术的创新。
另外,培养壮大营销主体、加快外向型发展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与苗农建立购销关系,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各级花卉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指导、行业协调、行业服务、行业代表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全方位努力提高花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