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自去年以来因达不到环保整改要求而关闭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甲壳素生产企业。近日笔者又从舟山市经贸委获悉,不光是普陀,全市的甲壳素企业都基本处于关停状态。
“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
甲壳素以虾壳、蟹壳等为生产原料,它是一种极富潜力的自然生物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从环保的角度看,在塑料制品日益严重地造成全球性“白色污染”之际,甲壳素作为理想的制膜材料,更有望成为塑料的替代品。曾有专家指出,人类社会“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
舟山虾壳、蟹壳多,生产甲壳素条件得天独厚。早在2001年,该市已有甲壳素生产企业40多家。“九五”期间,舟山甲壳素企业生产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出口量最高年份达5000万美元以上,成为我省重要的海洋生化产品。甲壳素产业的兴起,又使渔民、虾生产企业等从出售虾壳、蟹壳获益。
几年来,我省沿海各地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寄以厚望。台州水产加工业中,甲壳素被视为与虾仁、鱼糜、鱼粉并列四大特色产品之一。曾有专家建议,把甲壳素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海洋经济新亮点。
为什么忽然陷入了困境?
前景如此看好,发展多年,舟山的甲壳素产业又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陷入了困境?原来,它一直潜存着一大毛病: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
甲壳素粗加工生产工艺,带来的污染十分严重。据悉,生产一吨的甲壳素,要产生数百吨废水。这几年,舟山的甲壳素企业散布各地,规模小,无力单独治污,普遍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生态市建设和环保法执行检查,普陀区展茅工业区块污染被列入全省35个整改问题之一,其主要污染源便是由当地的3家甲壳素企业所造成。
在一些地方,这几年许多甲壳素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研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始占领高端市场。而该市甲壳素企业普遍规模小,产销低端产品,企业迟迟不能做大。有环保人士就认为,这些企业在关闭前赚的其实就是逃避产品环保成本的钱。
新时期里环保意识增强、环保风暴频起,舟山这些利润率不高、技术储备不强的甲壳素企业由此首当其冲。
舟山甲壳素产业出路何在
业内人士认为,舟山的甲壳素产业已到了不整合形成规模、不搞研发来追求高附加利润,就只能成为“鸡肋”的境地。事实上,我省的甲壳素产业都面临着产业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工艺装备落后、市场竞争无序及产业扶持不力等问题。而业内专家早有一些关于“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制定行业规划、加强产业指导、建立技术支持体系”等建议,并建立过一些类似甲壳素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的机构,只是由于企业短视行为等历史原因未能收效。
专家认为,如果企业主能主动转变意识,整合力量加大投入,舟山的甲壳素产业未必不能在重点领域获得突破。比如结合我省纺织工业发达的特点,把甲壳素纤维作为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等。而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政府行业指导的鼓励方向。毕竟,只有规模化,以高端产品获得更大利润,才能保证环保成本的投入。
其实,甲壳素产业在舟山面临的尴尬处境也是一个全国现象。随着国内对甲壳素产业治理污染力度的加强,这一行业都将面临脱胎换骨的痛苦。但危机的背后同时又有机遇。从这一角度看,舟山的甲壳素产业较早遭遇的这场环保风暴,反而能逼着企业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