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颠覆了“土地+资金=GDP”的传统发展模式的真实故事。
在宏观调控带来的地根紧缩的背景下,面积仅有7.86平方公里的省级瑞安经济开发区,却创造了一个依靠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从2003年5月至今,瑞安经济开发区已经连续20多个月没有增加一亩地的土地供应指标,但开发区内企业的产值却从2003年的不足18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3.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开发区产值达到13.4亿元,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62%,是瑞安全市工业增幅的10倍。2004年,开发区平均每亩产出230万元,在我省众多开发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即使是在土地供应远没有现在紧张的以往,要实现如此高速的发展也并非易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神奇的发展速度?
办法总比困难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方晖告诉记者,逆境中取得的大发展,源于瑞安开发区对土地潜能的充分发掘。记者在采访中获知,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集约利用为核心、以内涵增长为目的,是瑞安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的主线,由开发区管委员创造的一套严密的运作制度,足以值得全省其他各地学习。
项目推进:解决圈而不建、多圈少建
推进项目建设,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也是推进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瑞安开发区管委会三管齐下,推进项目建设,解决了许多圈而未建、多圈少建的现象。
一是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分类突破,将历年来进区但还没动工或土地利用率不高的企业输理成5类。
二是采取项目推进与责任挂钩相结合的办法,上述5类企业,由开发区管委会中层以上干部与之挂钩,每个人负责一到两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将此作为干部考核和选拔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推进项目,开发区还推行了“五个一制度”:每一类项目确定一个总牵头人;每半个月项目联系人必须走访企业一次;每半个月召开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会议;每2个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汇报会,每个项目联系人都必须汇报;每个月出一期项目推进的简报。
三是引导推进与执法推进相结合。对迟迟不愿动工兴建的企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一家一家走访过来,在引导的同时下达最迟竣工的通告单。
集约利用:解决功能易用、好地贱用
推进集约利用土地主要表现在三个调整上,起到了“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作用。
调整政策。在提高厂房容积率的同时,瑞安开发区对企业超过容积率要求的增量部分免收配套设施费。如果企业拆掉原先的一层厂房改建多层厂房的,配套费用全免。
调整设计。原来项目已经立项的,重新下达指标,重新设计;原来已经设计好的,重新调整设计;厂房已经建好了,如果安全要求能达到的话,企业厂房再加层。据介绍,去年以来,开发区仅此一项目增加厂房面积就超过13万平方米。
调整布局。去年以来,瑞安经济开发区对开发区的总规、控规进行了修编,原先过于注重形象的花园、绿地都被大幅削减。如开发区内原先规划为60米宽的港口大道调整为32米宽,节地50多亩。产业布局调整,一大批与工业项目无关的项目被转移到开发区以外,如原先位于开发区内的商检局大楼挪出了开发区,腾出土地21亩。
内涵增长:实现大投入、大产出、大提升
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终目标,是让开发区实现内涵增长,实现大投入、大产出、大提升,瑞安经济开发区通过“三个为重”实现了这一目标。
项目引进重投入。提高“门槛“,如今,开发区在选择入园区的项目时,从引资到选资,每个项目都经过评估,力争引入好的项目。每个项目引进都要经过项目例会、主任办公会议、市工业项目引进联席会议“三堂会审”,凡是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去年,开发区引资16亿元,是前年的5倍,仅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就引进了11家,是历年来之最。项目评估重产出。一些企业在进入开发区拿到土地前承诺投资强度要达到多少,工厂容积率率要达到多少,等土地拿到后,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针对此现象,开发区与企业在出让土地时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企业在协议上中承诺项目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同时实行项目保证金制度,以土地出让价的30%作为保证金,如果企业投资强度和进度达不到约定的要求,保证金将被没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开发区组织进行专项验收,在工程建设期间,只给予临时的土地证明,所有项目建好后,如果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将不发土地证正本,或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
项目增效重扶持。好项目引进后,开发区服务好,扶持好。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服务,凡是60亩以内的项目,所有审批事项都可以在开发区内统一办理,审批时间比瑞安市里平均快一半。对开发区内的企业,分为3个梯队,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班组成员挂钩;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由开发区中层挂钩;5000万元以下,但成长型、科技型的企业也确定责任人,加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