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将近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资本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浙江温州等地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已远不如20世纪80年代。因此,民间游资通过投资联盟的形式,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比如原材料、能源等行业转移,以获取高额利润。但数以千亿计的热钱以民间投资联盟的形式在全国扩散,如果长期以“游击战”、“杂牌军”的姿态出现,不但不利于民间资本本身的增值与提升,各种弊端也已初见端倪。
抢滩石油产业
2005年2月1日,浙江万向集团石油储运岙山油库再度被列为舟山市2005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该油库概算总投资约为12亿元。
2005年2月3日,杭州中裕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某国石油贸易商签订从新疆口岸入境成品油的意向性合同。
据悉,浙江传化集团也有意进军重化工、石油化工等上游化工产业,而另一家曾在杭州郊区兴建超级大盘的地产公司也已介入石油储运业务。
而早在“开禁”之前,一些浙商就进入了石油行业。新疆泰德贸易公司董事长、温州人黄银荣2004年至少进口成品油5万多吨,获利数千万美元。
两年前,靠卖皮鞋起家的温州女企业家王荣生在火车上偶遇一位地质学教授,对方透露“政府将允许民间投资石油”。她随即借贷200多万元买下三口油井,去年投产并获得巨额利润。现在,王荣生又买进30多口油井,酝酿更大的开采计划。
2004年4月,金华康达窗业制造厂老板蒋金满得到柴达木盆地一个小型油田开发权。最近,蒋金满将组建一个更大的“投资联盟”,前往内蒙古投资开采原油。
争夺电力馅饼
从2003年起,在云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省市的山沟里,常常有浙江丽水人、温州人的身影出现。
据了解,温州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四川凉山甘洛玉田电站;浙江宏阳水电开发公司决定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投资1亿元兴建铁西电站;浙江金融租赁公司、浙江天源公司等近10家企业,也先后与成都、绵阳、攀枝花等地市签订水电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35亿元;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民营企业家郑杰准备投资7000万元开发厦铺河流域水电资源;临海民营企业主肖宗顺在唐家地投资3000万元,建造两座水电站;安徽宁国最近到杭州招商,带去的两个水电项目也被浙商争抢。浙江民营企业日前与湖北省有关部门签订的31项投资协议中,有不少资金就是投资水电站的。
目前,浙江民营企业投资中西部小水电已经出现不仅自己投资兴修水电站、还斥巨资收购一些已经并网发电中小型水电站的局面。
再现热钱综合症?
把大量热钱涌入某一领域造成的恶果,称之为“热钱综合症”。热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疏导得当,可给当地带来稳定资金源,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发展。但热钱也会膨胀,会产生泡沫,乃至带来“热钱综合症”。
首先,危险的资金网。小水电开发并非真的像预期的那样回报丰厚和稳定,正因为如此,小水电投资团并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高收益,这就隐含着一定的投资风险。一个小水电项目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股东,但每个股东的背后,还有若干户的农户作为子股东。也就是说,一个中等水电站背后实际上可能有数百个大小股东,如果这个小水电项目亏了,那么很可能影响几百户家庭生计。
国家电监会官方网站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由于宏观调控等各种因素,2004年,全国小水电目前已停工的占20%~30%,即将停工、现非正常运转、只能维持3至4个月的占50%。这使人不得不担心浙江热钱投资能源的前景。其实,这种资金联姻的问题,在浙江商人中早有发生。被套牢的温州炒棉团、新疆炒房团和温州在镇江的炒车团就是明显佐证。
其次,热钱涌入造成了泡沫,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热钱本身也会受害而萎缩。尽管大量民间热钱不断冲击原国资垄断行业,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如果疏导不当,投入到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关注产业,不但影响了经济安全,还在无形中起到了对冲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江浙的民间投资团,如果不注意监管和疏导,就会造成这种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