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个月,如果你在马来西亚旅游时,也许会发现身边驶过的汽车用的是“吉利”的牌子。“吉利”不久前刚刚与马来西亚IGC集团签署协议,在马合作生产、组装“吉利”自有品牌的汽车。
浙江企业生产的汽车成了其他国家的进口车,“波导”踏上了“诺基亚”的家乡芬兰,“非常可乐”销往“可口可乐”的大本营美国……这些浙产品牌的动向,反映出浙江企业不再愿意做世界的“打工者”,而敢以自有品牌挑战他们的世界级竞争强手。
有一组数据颇能显示浙江企业的品牌优势。目前,浙江有45个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第一;有83个中国名牌产品,居全国第二。在商务部正式公布的“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浙江占了49个,列全国第一。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浙江有34个品牌上榜,总品牌价值近1300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浙江产品从无牌变有牌,从有牌变名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从而大大提升了浙江企业、浙江经济的竞争力。
说起服装的名气,就不能不提宁波。尽管宁波的服装产量只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左右,但这里却有11个中国名牌,名牌产品占其服装产品的60%。这样的名牌效应让配套的其他服装加工企业也保持了强势发展。
不仅是服装这样的工业产品,就连农产品也开始热衷于打响品牌。为了给水蜜桃、芋艿头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奉化农民一下子就注册了100多件商标。如今,全省农产品已经注册的商标已达上万个。就连“长三角”这样的名称也成了浙江一家板鸭加工企业的商标。靠着响亮的品牌,人们指名要买“忘不了”蜜橘、“光大梅岭”土鸡、“玉麟”西瓜等。今年初浙江在上海举办的农展会,嘉兴一家企业拿到了一笔价值近亿元的巨额猪肉供销合同,那是因为这家企业的“膳博士”牌鲜猪肉在上海市民眼中成了名牌猪肉。
品牌不仅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且更是在良莠不齐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最有效的辨别手段。据测算,我省名牌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出口创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别占了29%、32%和23%左右,对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