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沿江组团复合商务居住展现老城气息钱江新城将启动二期开发建设
作为杭州未来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钱江新城(沿江8平方公里)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发阶段,如今,钱江新城又将沿钱塘江东上,启动沿江二期扩容区块2.86平方公里的建设。据了解,新城二期作为一期区域的延伸,功能定位是作为一期的配套,规划为杭州未来高档次的商务楼群和江景住宅群。
新城建设将有老城的生活气息
与钱江新城一期“白纸上的描绘”不同,二期区域中有很多历史沉淀下的生活痕迹,因此,规划者有了一个新设想:在新城中包容旧城。
如今,老码头、采砂场、家庭制衣作坊等是区内现有城市生活最基本的单元,也成为了鲜明的、独特的区域生命力。未来的建设将保存这种富有生机的生活活力。
因此,这里的家庭产业模式也将一定程度地维持。今后,规划用地内居民回迁后,还是维持其原有的谋生手段,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而已经融入当地人记忆的生活场景,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也将适当地保留。这包括现状水网,旧的河堤、石桥、码头、采砂场等。当然,保留下来的景观将作一些艺术的改造,既发挥其历史价值,又要展现出老城的生活气息。
注重商务与居住的“复合”
新城二期的功能分区将向柏林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学习,强调了“功能的复合”。也就是说,现代化城市中,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与社交活动往往喜欢在一个区域范围中。如果在区域建设时,把商务与居住等功能混合在一起,城市活力可以连续维持24小时。如果功能单一,在特定时间内,这一片区就会失去人气,导致白天商务区一片繁荣,晚上人迹罕至。工作和居住按一定比例复合在一起还有利于节省交通成本,避免人们上班下班长途的奔波所造成的疲劳,进而会提高城市效率。
新城二期在建设中,功能分区与组织以复合为原则,不仅为一期提供配套功能,而且自身要保持多样的城市功能以利于地区活力的维持和城市资源的集约。
新城二期将串联沿江组团
钱江新城二期的范围是,东至和睦港,西至钱江二桥,南至钱塘江边,北至规划凤起东路,占地约2.86平方公里。新城二期将成为连接下沙副城与主城区的重要区域。同时,钱江新城一二期的交通联系很密切,一期内的钱江路与二期内的凤起东路直接相连,这使得两者成为了有机整体。
据新城指挥部介绍,新城二期是城市东扩战略的重要功能节点,随着城市跨江发展,其与对岸组团将成为钱江两岸的黏着剂,拼接两岸的功能片区,使城市均衡发展。钱江新城一、二期是杭州沿江开发战略的具体体现,虽然二期是一期的延伸,是配套组团,但是作为钱江链条上的一颗珍珠,对于整个城市发展与功能完善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两条地铁线穿心而过地下步行街星罗棋布汽车泊位与国际标准相当顶尖专家谋划钱江新城交通
钱江新城作为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要能在高度聚集状态下有效运作,一定要有便捷的交通。幸好在这片“白纸”似的土地上,杭州人可以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设计一个超时空的交通规划。昨天,数位国内外的建筑规划专家齐聚新城,为钱江新城交通规划出谋划策。
地铁快速公交贯穿核心区
有CBD(中央商务区),怎么能没有地铁。今后,在新城核心区,将有地铁2号线和4号线穿越而过。区内地铁线路总长为5.2公里。沿线各建有两个车站,站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个,接近东京、伦敦CBD区的站点密度。
两条过江隧道,将钱江新城与两个城市中心和西湖区、上城区、江南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今年,住在滨江区的市民,只要花5分钟,就可以去西湖边散步,或者10分钟到杭州大剧院看戏。而始于三墩、拱北、下沙的2、3、9号三条快速公交,作为地铁的延伸和补充,为更多的市民提供方便。
地下步行交通系统无处不在
未来的钱江新城内,有一整套具有强化区域可达性、穿越性、舒适性的地下整体步行交通系统。这就是说,今后这里的市民不用与汽车争道、不用呼吸汽车的尾气就能轻轻松松地行遍整个新城。
地下步行街设计成上下两层。地下一层为休闲型步行街,辅以商业、文化广场。而地下二层为快节奏的商务大道,与地铁、公交站相连。未来的新城地下交通系统,完善了老城区道路建设的缺陷,通过设施与主要公交、地铁的整合,形成完整的“公交—步行”整合体,让行人享受到真正的舒适便捷。
停车位数量设计超前
作为中央商务区,停车问题是大家首先想到的现实问题。目前,杭州市市区平均每辆车只占0.23个泊位,和国际通行的每辆车1.15个泊位的标准相距甚远。有不少有车族在疑问,新城的停车泊位会否像老城区那么拥挤。
据市规划局介绍,钱江新城的设计车位为32740个,而预计配建需求的车位为17000—20600个,新城的设计超过国际标准的5%,应该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市民停车的需求。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停车泊位设计大大超过需求总量,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交通吸引力,从而增加中心区路网的压力,加之各地块建筑都向主干道开口,容易造成路段拥堵。
对此,新城管委会表示,今后将出台相应的对策,规定道路的使用功能,限制准许机动车开口道路数量。使机动车在地块周边进行会聚,并统一汇入交通性道路。
高层建筑将改变西湖天际线
未来的钱江新城,有近百幢超级摩天大楼,这会对西湖景观产生什么影响?应该怎样控制和引导这些高层建筑的大到位置模样、小到形态色彩的发展?昨天,数十名城市建筑专家对于《钱江新城核心区西湖景观天际线影响研究》进行研讨。
西湖边的建筑高度一直受到严格控制。而钱江新城的摩天大楼就将成为西湖的新“背景”。今后,站在西湖边能看到新城核心区内的建筑群,或一些大的建筑,比如现在210米高的长途第二电信枢纽大楼顶部的球体。
对于钱江新城即将拔地而起的众多高楼,研究者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模型的形式来进行研究。研究者选取了平湖秋月、苏堤、西湖国宾馆、西子宾馆四个视点,动态地对钱江新城建筑与西湖的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这项技术,研究人员总结认为:新城核心区内150米以下的建筑不会对西湖沿岸天际轮廓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目前城站广场处147米高的利群大厦的“鹤立鸡群”将得到改观。
同时,该项研究也对新城高层建筑提出了建议:250米以上的建筑应从西湖景观分析入手,对其建筑顶部处理、色彩、材料等领域进行分析改善;而150米以上的建筑应注重顶部的形象,200米以上的标志性建筑顶部避免使用高反射材料,建议采用简洁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