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国考古走进“数字时代”
“‘探测考古’是数字时代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主任杨林说:“数字时代的到来,使考古学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宏观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和微观的食物结构、农作物品种等通过数字模拟得到‘复原’,科学家由此对古代遗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所谓“探测考古”就是通过电流、电磁波以及磁场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让沉睡地下的文物映现在显示屏上。它是一种不用挖掘而直接探测地下遗迹、遗物的新考古技术。
中国的科技考古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科院遥感所就与地方文物部门合作对北京地区古长城、安徽寿县古城、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等进行了遥感调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河南安阳地区殷墟、汉长安城、洛阳地区、赤峰地区的古城址、古墓葬群等进行过遥感航空拍摄考古。
近5年来,随着红外和远红外探测器、微波测地雷达,特别是声雷达和断层扫描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了地下无损探测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探测地面或地表下的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硬件支持。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紫禁城等逐渐纳入了探测考古的对象。
2002年,在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遥感考古会议上,孙永军、何宇华两位研究人员向与会者展示了对新疆古楼兰地区的遥感考古研究结果。他们通过对卫星图像的研读解译,发现流经楼兰古城的孔雀河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基于这一发现,再从环境地质学上进行研究与分析,他们认为,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河水被堵住后形成堰塞湖,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继而最终消亡。
同年,以秦始皇陵为对象的遥感与物探综合探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3年底,秦始皇陵考古队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察已经探明秦始皇墓室的位置、结构和深度。
虽然数字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考古专家仍然表示,它在考古中仍是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依赖。
据新华社
资料
宋六陵
宋六陵在绍兴城东南18公里的攒宫村,为南宋帝、后陵寝。有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世称宋六陵。南宋共立九帝,历时153年,而六陵中的6个皇帝连续的在位时间是148年。所以,一部南宋王朝的兴衰史几乎就是宋六陵主人的历史。
元朝至元年间,杨琏真珈两次盗掘宋六陵。明朝,朱元璋根据《南宋诸陵图》修复陵园,重新立碑植树。此后数百年,陵园荒废,20世纪70年代,这里被辟为茶园。1989年,省人民政府将宋六陵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六陵究竟有多少皇室陵墓,有人估计为近百座,但是没有确切的数据,宋六陵遥感考古课题结束后,有望提供一个具体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