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当你向银行贷款买房、买车或申请信用额度时,只需几秒钟,银行便可查到你的信用,后决定是否贷给你,给你贷多少——这是我省刚开通的个人资信系统的奇妙之处。
继去年12月中旬,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深圳、湖州等7城市试点后,今起在我省各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社正式联网运行。
从没借过钱,信用反而不好
“个人信用记录”是指人们在同银行往来时,在银行贷款和还款行为的记录,或指有借款准时还的记录。它是银行决定是否借款、借款多少及借款期限长短的重要依据。
其实,我省各家商业银行早几年就开始试建个人信用系统,只是“各自为政”,没有共享。年初,央行确定浙江为个人征信系统试点省之一,经过半年努力,各银行信用社如期完成了个人数据接口程序开发和联网查询,使我省成为首批实现省内金融机构个人征信系统联网运行的省份。
个人资信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只保留不良信用记录,通常记录个人借款不还的次数、发生的时间及发生此种情况的金融机构的名称;另一种则保留个人与金融机构借贷往来的所有记录,包括借款金额、还款记录是否良好及所欠金额数目等更为详尽的资料。
有关人士分析,信用档案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将有助于引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一方面,个人可通过每一次按约还本付息,为自己积累一笔“信誉财富”,从而有了向银行借款的信誉“抵押品”。另一方面,个人一旦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会遭致多家银行的“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人资信系统上,只有与银行发生过借款还款行为后,个人的信用记录才会显示出来。这就意味着,未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的市民,在金融记录上仍是“零信用”,而与银行借贷关系越频繁,还款记录良好的市民,他的个人信用记录就越好,下次借钱就越容易。
个信系统不向社会开放
据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介绍,个人征信系统收集所有在商业银行贷款及持有信用卡的自然人的信息,有三类:一是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完善,还将采集个人支付电话、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为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用系统不向社会开放。商业银行只有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时,才能查询系统中的个人信用信息。对所有查询活动的情况,包括查询人员、时间、原因等,该数据库都有记录。个人对数据库中收集的本人的信息具有知情权。
借得多还得好,借钱更容易
有资料表明,我省个人消费信贷占整个贷款比例由2001年的9.2%提高到2004年末的14.2%。而目前个人在申请银行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同时还需要提供很多材料、办理很多证明,以证明自身的信用状况,费时费力。个人征信系统启用后,信贷次数多,信用记录好的个人,不仅获贷容易,且可申请到较高额度的贷款。
已有银行从系统中受益。工行省分行近几个月“堵”住了不良信用客户贷款38笔、金额1117万元,其中21笔的客户信息来自其他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