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
编者按
昨天,杭州的最高温度再一次达到39℃。走在这座城市里,楼房外的空调室外机呼呼转得飞快,热辣辣的阳光晒得人两眼昏花。然而,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杭州城里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居住在低矮、闷热、条件相对艰苦的老房子里。有的房子装不上空调,只能靠一把旧吊扇消消暑;有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洗个澡还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工地上,工人们为了凉快宁愿睡在屋子外面……当我们舒适地坐在空调房里吹冷气时,或许可以为那些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煮一锅绿豆汤,给那些忙碌在工地上的工人们送一箱棒冰,和他们共同度过这个异常炎热的夏天。
小营公园19号 开了空调冷气漏
裘先生和他的妻子在小营公园19号的一个老式墙门内一住就是十几年。一进老墙门的院子,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四周一间挨着一间的木结构房屋把整个院子和外界隔了个密不透风。虽然已经有不少的住户拼命地在院子里泼水,但仍是无济于事。
二楼,裘先生的妻子正站在一条只有半米宽的过道内做晚饭,一缕头发被汗水粘在了额头上,整个后背也已被汗水浸湿。她打开自来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如同线一样的细,差不多10分钟才装满了半水桶。据说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最令人头疼的是洗澡。男人还好办,天井里冲一个凉就好了;但女人就麻烦了,只能在屋里沾上水把身子湿一遍。而刚洗好澡,没几分钟又是一身汗。
裘先生挥着扇子告诉记者,这里的老房子的墙壁是杉木拼成的,宽的缝甚至插得下一支笔,很多住户只能用纸糊上一层来隔热。开空调也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冷气不知道又会从房屋的哪个缝隙里跑了个精光。
裘先生说他目前最怕的就是停电,因为这些老房子密不透风,非常闷热。万一停了电,那居民们的日子可真的难过了。
钱学森故居 屋漏雨天也发愁
昨天傍晚6时,余热未散,走进位于上城区的钱学森故居时,何先生正在天井里煎着小黄鱼,不时抹着汗,一阵阵热气扑面而来;院子里有人摇着蒲扇有人开着电扇在乘凉;二楼还有挂下来遮阳的席子。站在院子里感觉还是有些闷热。
“热是肯定热的,到了晚上不开空调不行。”在方谷园住了30多年的应阿姨告诉记者,这几年夏天一年比一年热,老房子的隔热效果并不好,不过所幸今年到现在为止还没停过电。
“老房子有一点不好,就是遇上下雨天要漏。”前两天的那场雷阵雨,让炎热的杭城稍稍降了点温,可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就遭殃了,屋顶纷纷渗漏。“只能漏哪接哪了。”何先生一边给小黄鱼翻着身,一边无奈地说。“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前年11月份的时候,房管所将这里修了一下,不然更糟糕。”
对住老房子的居民来说,夏天还有个烦恼,就是“苍蝇蚊子造反”,本来夏天就容易心浮气燥,加上不时还有蟑螂老鼠窜来窜去,感觉这天就更加热得慌。前两天,周大伯居然还在天井里发现了一条蛇,至今心有余悸。
“这里冬天的时候没太阳,夏天的时候太阳晒死。”应阿姨说每逢热得吃不消时,她就去附近的浙医二院大厅坐坐,纳纳凉。
大井巷81号弄堂 风过寻凉意
当记者走进大井巷81号时,修鞋的尉师傅此时正用湿漉漉的锤子敲打着鞋跟。他躲在一旁的角落里,豆大的汗珠顺着赤裸的上身直往下淌。尉师傅现在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要持续工作十二个小时,为了兜住些火辣辣的阳光,他特意在摊子的上方支起了一张大大的遮阳网,可毒辣的阳光还不放过他,无情地透过缝隙,照射在他的身上。
绕过修鞋师傅,眼前狭长的走道上布满了坐在板凳上,手里不停摇着蒲扇的大妈大伯们。破旧的电风扇好像有些动力不足,慢悠悠的转动着,还不时发出“吱呀,吱呀”地声响,空气中充满了汗水的气味。
75岁的王奶奶坐在楼梯下,正忙着剥花生,她的小孙子就躺在她身边的藤椅上。“我在这儿已经生活了50年了,年年夏天都是如此的,虽然难熬,但也只能学着去习惯了,”王奶奶说:“我们住在楼上,白天太阳太厉害了,根本待不住。所以白天一般就在一楼待着,有时候即使是弄堂里的微风吹过,竟也挺凉快的。下午3点钟是最热的时候,我就把楼上的房间撒撒水,这样到晚上的时候,房间里的温度也会降一点,开开风扇也就对付过去了。”
武林门码头 卸下窗门好通风
房间没有窗户,睡觉没有电扇……昨晚8时许,在杭州武林门码头工地,借着微弱的灯光,记者看到一个全身“水淋淋”的工人正从工棚里走出来。而一走近这些工棚,就觉得热浪阵阵扑来。
民工住的工棚只有两层,楼下是仓库,楼上是宿舍。12平方米左右的工棚里,4张折叠床挤在一起。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房间内惟一的奢侈品,是一位工人花10多元钱买来的小电风扇。
记者站了不到3分钟,汗水就不断地流下来,据说室内的温度比房外要高3℃左右。一位姓刘的民工告诉记者,因为工棚的建造材料有的是金属做的,加上楼顶太阳直射的缘故,室内温度特别高,白天进房间,就像进了烤炉。为了清凉,刘先生干脆拆掉了房间内一扇窗户,好让风吹进来。晚上,他们一般要干到10点左右,如果室内温度实在太高,他们还会在工棚边晃悠几圈再回来。
半道红路边 睡觉好比蒸桑拿
挂着帐子的床、箱子、三个叶片的电风扇、饭盒子……你绝对不会想到,所有这些东西放在杭州湖墅南路半道红的马路边,就是拱墅区园林施政公司民工们住的“家”。
昨天晚上7点40分左右,记者来到现场时,发现工人们光着膀子还在紧张作业,整个工地繁忙而有序。工地的负责人王爱民告诉记者,傍晚是工人们施工的好时候,大家吃完晚饭就动手干了,抓紧时间多干点。等晚上10点钟一到,工人们就用凉水冲个澡,到公共厕所里换件衣服,就可以躺在马路边呼呼睡大觉了。
一位姓方的民工说,工人们自己都租了房子,在马路边睡,比房间里稍微好点,但还是热。因为暴晒了一天的马路,一阵阵热气往上冒,所以刚睡上去的时候,全身就像洗桑拿一样。到后半夜气温稍微降一点,就能睡得着了。早上6点钟开工时,还真醒不过来。但睡在马路边可以节约时间,随时开工,随时睡觉。
王爱民感激地告诉记者,虽然夏天干活比较辛苦,但政府、市民、公司都很关心他们,理解他们,这就足够了。每年天气一热,公司就每天送来绿豆汤、冰块等。最让王爱民感动的是一位半道红社区的王大爷,大爷一看到民工们将床搬到马路边后,立即买了20多张席子给他们,并热心地帮他们解决水电等问题。炎夏虽热,但更火热的是人们关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