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骄阳似火,7月2日起连续三天的超高温,杭城各大医院,中暑、中风、空调病患者激增。专家分析发现,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热的耐受能力在减退,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容易中暑,有些人甚至不晒太阳也中暑。
【悲剧】妇女热衰竭路上猝死
前天中午12点左右,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被急送入市三医院急诊室抢救。烈日下,她突然倒地,好心人将她送进医院。
当时妇女身上的衣裳湿透,并处于昏迷状态。护士为其量体温,最高能量到42摄氏度的体温计竟已量不出体温,而血压则下降到60/40Hg,经医生检查诊断是热衰竭,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身体暴露在热环境中,体内水分过分流失、脱水或代谢物过分堆积在体内所致。 因抢救过了有效时间,医生宣布该妇女死亡。
“因热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并不多,她送来实在太晚了。”市三医院急诊室张斌医师遗憾地说,热衰竭的主要症状是无力倦怠、口渴、头晕、恶心、焦躁不安、头痛等,大多病人神志不清,体温上升或正常,大量流汗而且血压偏低。
张医师提醒,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要立即将患者移到凉爽的环境下,同时给予稀释的盐水饮用,若有呕吐而无法进食,则最好用静脉补充的方式,缺乏水分及电解质不平衡的状况一般可以改善,预后通常较好。
【现场】昨日中暑量创今夏新高
●现场一:省新华医院急诊室
时间:昨天上午9点
现场:位于一楼的急诊室内,挤满了头晕、恶心、发热症状的中暑病人,他们多数是送水工和工地施工人员,也有孩子和老人。
家住文二新村的82岁老人陈大伯,清早出门被太阳一晒晕倒在地,随后被西溪派出所的民警送到省新华医院急诊室抢救,目前虽然已经苏醒,但还有些神志不清,连自己是否有亲人也记不起来。
据急诊室医生介绍,自7月1日起他们接诊中暑患者超过20人,而昨日中暑者尤其多,大多是户外工作者,也有室内中暑的,一般都采取挂盐水补充电解质,以及环境降温来治疗。
●现场二:市三医院输液室
时间:昨天中午12点
现场:输液室内患者队伍排到门口。挂盐水者多为空调病,感冒、外伤、中暑发热等夏天常见病。
中学生小林也因中暑在挂盐水。昨天上午,他到一家网吧玩游戏,该网吧这几天空调坏了,再加上电脑散热,使得里面又闷又热,还没有进去多久,小柯便觉得头晕、恶心、浑身皮肤发烫,于是他便自己来到医院。 护士介绍,在刚过去的双休日,市三医院急诊室就收治了8个中暑病人,而昨天上午,救护车连续送来3人。
【人群】老人、产妇、学生易中暑
哪些人易中暑?记者专门采访了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楼正家。他告诉记者,中暑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其中,老人、产妇、学生易中暑。 老人体温调控能力较差,加上用上空调后耐热能力下降;同时老人多伴有基础病,一旦中暑更容易危及生命。
产妇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吹风、不能洗澡,所以生产后关门闭户,在不透气的室内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产妇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会引起中枢神经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这在医学上称为产褥中暑。
放了假的学生,许多选择上网作为暑期娱乐活动,因网吧内人群聚集,如果没有降温通风系统,易中暑。
【误区】呆在家里不会中暑
有关研究表明,中暑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过高有关,在39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或环境里特别容易中暑。如果湿度过大,即使气温不到39摄氏度,也容易中暑。与此同时,中暑还与高温累计天数有关。虽说39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易引发中暑,但并不是一出现这样的高温就会发生中暑。只有39摄氏度以上高温持续数天,人体无法承受酷热才会中暑。
“以往户外工作者容易中暑,而如今一些并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的人群也成了高危人群。”市中医院急诊科的楼主任解释,一方面,由于他们呆在室内吹空调,耐热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防护不够,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中暑,中暑危险系数反而上升。
一项调查显示:中暑者约有30%是在室内等安静状态时中的暑。其中,又有40%以上是年逾七旬的老人。这应引起充分注意。
【清凉方案】医生开出四大处方
“盛夏高温,如何正确使用空调、学会避暑是关键。”楼主任说,空调并非不能用,但要会用,有些老人因为怕得空调病而坚决拒绝使用空调也不妥当。 他开出以下处方:
空调:温度不太高时,对老人不提倡用空调,可用电风扇解决;温度非常高,可以考虑使用空调,但室内外的温差绝对不能超过5℃;空调房内多喝水、多洗浴,防止脱水;使用空调时间不宜长,一般2-3个小时考虑关一下,通通气;无论是否使用空调,都要注意室内经常通风,保持湿度不太高也可以预防中暑。
外出:尽量避免在高温时外出,外出时穿上宽松、透气衣服,戴上帽子或撑遮阳伞避免日晒;在露天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必须加强通风降温,少让阳光直接照射。要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汗排出。每日补充足够水分,特别是出汗多时,要喝些盐汽水。
药品: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发现不适可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