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持续十多日的晴热天气,让该市园文局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分外紧张—————供给西湖天然水的四条“母亲溪”在烈日烤灼下岌岌可危,尤其在经历了今年梅雨季节的“空梅”后,西湖天然水源已濒临枯竭。
金沙涧、长桥溪基本断流
昨天,杭州市园文局水域管理处官员李云龙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正忙着做西湖天然溪流的检测,他具体分管西湖四条“母亲溪”的保护工作。
“四条溪不是断流了,就是勉强‘苟延残喘’。”李云龙无奈地说。
西湖的四条母亲溪指金沙涧、龙泓涧、长桥溪和赤山溪。由海湾演化而成的西湖原本是个咸水泻湖,正是得到这四条溪流的长年补给,并经长期自然换水后,西湖最终成为一个淡水湖。因四条溪流水质纯净透明,可以被当地居民直接饮用,所以西湖的水质也清澈透亮。西湖“母亲溪”一说也即来自于此。
李云龙说,目前金沙涧和长桥溪已基本断流;有两条支流汇成的龙泓涧,一条支流已枯竭,剩下的一条支流也只有少量水源;赤山溪曾是西湖四条母亲溪中水量最多的,但目前也只能见到小股水流了。
连年干旱是主因
据杭州市园文局水域管理处透露,西湖四条天然溪流最早出现干涸迹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其中连年干旱是最大原因。尤其是今年夏天,杭州酷热天气比往年来得更早,甚至有多日最高温度直逼40摄氏度。
但李云龙表示,西湖天然溪流周边企业和居民肆意排污以及截留溪水等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
人为因素加速水源干涸
赤山溪源头的雅谷泉曾建有一个容量达300吨的蓄水池,它拦截了雅谷泉流入赤山溪的水,且当地居民喜取用该水,过度取水已致赤山溪水流明显变小,流入西湖的水量已所剩无几。金沙涧源头目前正规划建造一个佛教工程,虽然工程尚未开工,但金沙涧一些区域已被当作建筑用地圈划进去,对水流也造成一定影响。而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龙井村一带因近年自来水供应难,村民一直大量抽取龙泓涧的水饮用,也减少了西湖的天然水源。
杭州园文局水域管理处主任丁水根说,进入炎夏,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仔细检测西湖水质状况,同时也密切关注四条溪流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防止溪流进一步遭破坏。
自然水源恐难恢复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湖四条天然溪流逐渐难以承担西湖水体的自然置换。杭州市府因此于1986年启动西湖引水工程,把钱塘江水引入西湖。2003年又建起两大水处理厂,每天用40万立方米的钱塘江水先沉淀大量渣滓、沙土后,再送入西湖,使西湖水得以一月一换。
但杭州有关水利专家指出,虽然依靠钱塘江引水工程,西湖水体能缓慢净化,但这使得西湖过于依赖钱塘江水。而钱塘江水氨氮、锰、氟化物等均已超标,西湖引水过程又不能降低钱塘江水的氮含量,所以西湖还是存在富营养化等隐患。更何况钱塘江本身水资源状况亦不容乐观。近日的高温少雨,竟致使钱塘江罕见地裸露出了大片的河床。
李云龙认为,尽管眼下西湖得到了钱塘江“鼎力相助”,但天然水对西湖水生态还是很重要。然而目前看来,西湖四条“母亲溪”的恢复希望不大。“不确定因素太多。”李说,比如天气干旱等不可抗拒原因,又如现在许多地方的整治规划,都可能继续破坏西湖四条天然溪流的水脉走向,甚至完全截流。
相关新闻
浙江嵊泗淡化海水解水荒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因梅雨季节降水不足,且连续晴热高温,浙中、浙北局部地区已旱情初露。而历来最“渴”的大小洋山港所在地舟山嵊泗县,今年在淡化海水“支撑”下有望顺利渡过缺水期。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浙江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等市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至4成,且梅雨量比常年偏少80%以上,其中杭州、嘉兴、舟山还创下了建国以来梅雨期实测最低降雨纪录。
嵊泗是浙江最缺水的海岛县之一,在2003年和2004年大旱中,都出现了严重的水荒,影响县城近2万人的饮水,曾多次用船从上海运水“解渴”,水价最高曾达到每吨18元。但今年随着该县海水淡化厂的相继投产,目前嵊泗主城区的淡化海水日供应能力已达2600吨,占嵊泗县城区总供水量的50%。而随着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该县分别新增日供水2000吨的海水淡化设备后,水荒将不再。
据悉,浙江另一个海岛县玉环的亚海水(指入海口、滩涂的水及倒灌海水和地下咸水)淡化研究也在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亚海水经过全膜法脱盐工艺处理后成为达标自来水,其淡化成本只需每吨2元,与现行居民水价相当。该县水利局人士称,县里准备上马日供水1000~5000吨的亚海水淡化一期项目,争取年内让饱受水荒的岛民喝上淡化海水。
浙江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得到该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是海岛县,甚至有望成为解决浙江内陆水荒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