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3日,由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2005(第二届)义乌论坛——国际化与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等诸多重要经济研究机构的近20名著名专家、学者,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驻浙江机构的负责人,还有来自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宁夏、吉林等11个省(市、区)30多个市县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参会人员规模超过300人。
本届论坛围绕“国际化与民营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与会专家、政府官员就在科学发展观、国际化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国际化路径创新、民营企业如何利用义乌市场这一国际性的商贸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国际化中的作用、建立区域发展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和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义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作为我国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典范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浙江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具有较大优势。义乌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具有现代化都市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义乌”品牌在国内外越打越响,义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作为我国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典范。浙江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面临良好机遇。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将全方位对外开放,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义乌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是:要善于总结自己发展的经验,做到趋利避害;民营企业要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体制和机制;要立足于义乌的商贸优势;要立足于占领国际高端市场;要立足于创立自己的品牌。义乌不但要取得自身的不断发展,对全国的发展还要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浙江要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张浚生:浙江要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民营经济体制优势一直是义乌、也是浙江经济的活力之源,亟需深化改革,以实现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这对确立浙江和义乌在区域发展竞争中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二是处理好经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软实力是区域的“隐性资源”,是决定区域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对生产总值以及区域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事实表明,没有发达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没有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先进的体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商务环境,经济发展就难以持续。义乌要实现“兴商建市”的目标,必须把提高软实力作为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首先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其次要积极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型、创新:新开放观与义乌市场国际化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祥荣:义乌市场的国际化,不仅具有超地方意义,而且有国家战略意义。发达国家市场、浙江省其他市场的逐渐萎缩与义乌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义乌市场是世界性的创造,需要用新开放观来指导义乌的国际化,应当将义乌作为国家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义乌市场是中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国际交易平台,是中国劳动密集型非耐用消费品举足轻重的出口基地。义乌市场的国际化成为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义乌市场的国际化引领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贸易的内生性增长。推进市场组织创新,提高市场国际化水平。要利用义乌市场的优势逐步实现市场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国际、卖国际的转变。努力构造现代商贸微观基础,激活微观创业、创新能力。推进涉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涉外经济管理水平。义乌市场国际化的规模和发展势头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争取义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国家试验”。义乌市场国际化中存在涉外经济管理的“政府失效”现象。工商、外经贸、海关、公安、司法等地方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或授权,在义乌的国际交易事实上缺乏第三方正式制度的规范、管理和保护。贸易合同得不到有效实施,贸易纠纷没有仲裁,形式多样的机会主义不能有效惩罚,经济权益缺乏有效保护。义乌市场沿着报酬递增路线构筑的可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是举世瞩目的创造,其内生性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是落实新开放观的重大探索。同时,培育民间多边声誉(惩罚)执行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对涉外经济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