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无聊,没事可做!”晚上10点,董辉(化名)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唉声叹气。
“怎么会无聊?暑假你可以去打工,要么参加培训班。”妈妈王女士提议。
“给我钱,我要去重庆旅游。”董辉兴奋地说。
“天热,路远,花费多,还是不要去了。”王女士表示反对。
“你们根本不了解我,这次不让我出去……你们会后悔的!”董辉开始自掴耳光。
每次言语交锋,王女士说像刀割着自己的心。
昨天下午,记者见到王女士,她双眉紧锁,神情茫然,一遍又一遍问记者:“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真的有问题?怎么才能了解儿子?我该怎么做呢?”
而董辉则气呼呼地说,“我打在自己身上,就是要痛在父母心里。”
一记耳光掴“伤”父子关系
22岁的董辉,斯斯文文的,就读于杭州某高校,成绩不错。小时候,董辉懂事听话,讨人喜欢,很得父母宠爱。
但现在父子关系却很僵,时常爆发家庭战争。
一切改变与一记耳光有关。
高一那年,董辉放学回家,推门看到父亲正在阳台上吞云吐雾。董辉噘起嘴,提醒爸爸:抽烟有害健康。可是父亲烟瘾犯了,一根接一根地抽。
“爸爸你出去抽,我要做功课了。”董辉不客气地说。
“我在阳台抽烟,怎么影响你?”父亲有点恼了。
双方激烈争吵。董辉嘀咕:“……地痞、流氓。”
当时,父亲脸色就变了,“啪”!这是父亲第一次掴儿子耳光。
打那以后,父子俩关系就别扭起来了。
读高二时,董辉借口抓紧时间学习,搬到离学校较近的奶奶家住,直至考上大学后,才搬回父母家,但也只是周末才回去。
又自掴耳光又双拳砸墙
董辉与家里关系进一步恶化是在大二那年。
那天,王女士与儿子就一件小事争论,父亲插嘴批评儿子。董辉手指父亲湿漉漉的头发说:“头发乱糟糟,简直是社会垃圾……”
父亲再次恼怒。第二次掴了儿子耳光。接着,父子俩抱成一团,王女士拉开了儿子。
此后,双方遇到事情,情绪都比较激动。
但争吵时,董辉就会打自己的耳光,或握紧双拳砸墙壁,并狠狠地对父母说:“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
母亲:长此以往,我会发疯的
“儿子每一句话、每打一下,都是在折磨我,长此以往,我会发疯的。”王女士长长地叹气,忧郁笼罩在脸上。
“为了改善关系,与儿子沟通,我们很努力了。”王女士托着腮,惶惶地说,现在,夫妇俩说话做事都是谨慎小心,丈夫也不在家抽烟了。
王女士说,丈夫很疼儿子,只是把关爱放在心里,不轻易表达而已。前几天,得知儿子身体不舒服,丈夫二话不说,立即请假坐车从外地赶回来,做了顿可口的饭菜给儿子吃。
采访结束时,王女士忙着与丈夫通电话,急急地说:“晚上你买菜,我去超市买饮料。”
饮料是特意为儿子准备的。
专家:学会逃离“情绪爆炸”现场
浙江成长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家庭教育专家吴锦良说,这么多年来,一直无法改变孩子,现在孩子开始独立了,要改变孩子更难了。
孩子的自虐行为本身,是抗议,也是他不成熟的表现。关键在于,他找不到释放自己的方式,而折磨父母,孩子内心肯定也是痛苦的。
所以,家长要多放手,多倾听孩子的苦恼。触动孩子不高兴的事情尽量不做,在愉快相处的环境中,孩子才容易讲心里话。实在无法沟通时,也可借助其他力量(孩子亲近的人或心理医生等),尽快找到问题根源。
同时,父母和孩子要学会逃离“情绪爆炸”现场,只有心平气和时,才会听得懂对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