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杭州楼市一路狂奔。被圈在杭州楼市之外的“三外”(外资、外行业、外地)企业,曾经拼了命地挤进“围城”中来。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一阵疯狂的拿地风,会在宏观调控两个月后,戛然而止。
来自温州的从未涉及过楼盘开发的名都房地产公司,成了被打中的第一只“出头鸟”。记者采访获悉,于2003年12月23日拍得杭州三墩51号地块的名都房地产公司,成了杭州第一个接到“收地”通知的开发商,其中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部分地块已铁定收回。51号地块也由此成为杭州自1998年实施土地招投标制度以来,第一块因资金断裂问题而被强行收回的住宅用地。
新闻现在时
名都接到“收地”通知
3.1亿缺口无法填平
从今年初到现在,名都房产老总的心里恐怕就没踏实过。
51号地块被分割成5小块,土地出让金共4.7亿元,到目前为止,名都只交出2小块地的出让金,计1.6亿元,还有3.1亿元不知到哪里去筹集。
而从今年1月开始,名都房产老总办公室里的传真机一直忙个不停,传真纸急急地传向杭州不少大开发商的手里。名都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快寻找合作伙伴,尽快筹集到资金,交齐剩余的3.1亿元。如果放弃这块地的开发,那就意味着名都将损失10多个亿。
但是,半年来的忙碌,没有换来一个满意的结果。名都最终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作伙伴,而被有关部门通知强行收地。
而三墩51号地块,也因为楼市正处在敏感时期,成为一块被房产界广为关注的“特殊”地块。有业内人士认为,51号地块的收回,可能只是土地市场将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信号。
按理说,51号地块的位置在很多开发商眼里虽算不上宝地,但因为三墩板块已经成为杭州人心目中最具潜力的地块之一,再加上这块地当时的楼面价还是很“实惠”的,而其周边楼盘的单价几乎都已经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这块地的开发前景还是应该被看好的。为什么名都却久久寻不到“救命稻草”呢?
记者了解到,名都房产之前在温州没有操作过房产项目,其老总是温州平阳某设计院的院长,无论是团队还是经验,与专业的房产企业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寻求最后一笔土地出让金,名都曾先后联络过大华、天翔、莱茵达、城建等十几家杭州本地开发商,有的开发商案头已经摆放了两套合作方案,但最终因为利益无法一致一拍两散。原因是,名都紧紧咬住“控股”的“底线”,力图以1.6亿元(相当于总出让金的1/3)控股出资3.1亿元的合作伙伴,成为绝对股东。
利益面前,这一要求使本有意与名都合作的开发商无法做出最终的让步,51号地块的合作计划也因此被无限期搁置。
而名都的“谈判”筹码是:有地就不愁赚钱,好地就应该有好“报酬”,我掌握着土地,理所应当也能掌握最终的利益分配。而业内人士却说,名都输就输在对杭州房地产市场过于乐观,把土地当作惟一的“法宝”;一道道宏观调控的政策接踵而来,也把名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事后,名都房产几位内部员工说,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有多少资金就做多大的盘子,如果早认识到这一点,名都可能就不会输了。
新闻进行时
“三外”开发商苦苦挣扎
“让”地风暗流涌动
事实上,像名都这样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并不是个例。杭州的楼市,已经隐约闪现出从“缺地”到“缺钱”的端倪。而这些正在挣扎的开发商,多是中小规模的“三外”开发商。
衢州一位腰缠万贯的私人老板,去年对杭州的房地产市场有了兴趣,掏出几千万元拿下一块地。这几千万元是从其他生意场上全力调来的资金,本想趁着杭州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赚一笔,但突然而至的楼市“急冻期”一下子让他束手无策。按照之前的预算,用几千万元资金滚动是没问题的,只要有了地应该不愁合作者,但楼市风向的急转,让他大叹:现在谁都救不了谁!
而位于九堡的一块地,之前的开发商在拿地之后因为资金无法运转,没钱继续搞接下来的楼盘开发,不得已转让给其他房产公司,虽救了急,却失掉了原来预计的高利润。
更多的“三外”开发商,还在为当时“一拍脑袋”就拿下的地慢吞苦果,在房产界内部四处寻找有资质有实力的开发商,一股“让”地风的暗流正在急急涌动。迫于资金压力,一些项目公司甚至不敢冒险寻求合作,而是采取了干脆准备“卖”地走人的“走为上策”。
也是三墩某地块,另外一家房产公司的老总也举棋不定。虽然土地出让金已经缴齐,但接下来的楼盘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凭自己公司的资金实在有点吃力,是自己开发好呢?还是忍痛让给别家开发?
新闻过去时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
“三外”拿地高峰期
在“名都事件“尘埃落定之前,同样有关于土地收回的另一个事件——大元事件曾在杭州房产界轰动一时。也是在那个时候,“因为冲动而不惜血本高价拿地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个话题,开始让杭州房产界陷入沉思。
但是,沉思的结果是,“三外”拿地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大元事件”而稍作冷却。接下来,是又一股强劲的拿地风。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三外”房地产企业进入杭州盛行拿地的高峰期是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当时杭州楼市也处于鼎盛时期,只要是造出来的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过热的楼市把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吸引到杭州,杭州的土地市场也急剧升温,在一场接一场的土地出让中,频频闪现高价夺地的“三外”企业的身影。
目前,进入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三外”房产企业已有数十家,他们手中操作的楼盘近百个,其中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滨江以及闲林等近郊板块。
而从今年3月份开始,由于各道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的观望氛围渐浓,几乎已经没有“三外”敢于冒险拿地了。之前“三外”企业拿到的地块,大多已处于楼盘的开发或销售阶段。尚未开发的,大多正处于生死挣扎的边缘地带,亟待外来资金弥补资金链上的缺口。
今年7月18日,杭州市又将推出滨江区、江干区、西湖区、江干区的六宗住宅地块。虽然这六宗地块的地理位置都不错,但业内人士分析,在这场土地出让会上,恐怕“三外”企业的身影很难再活跃起来了。
新闻链接
大元事件
2003年9月26日,在杭州一场土地招投标会上,浙江大元房产以25.34亿元的高价投标竞得杭州四块土地。如此高的总价创造了杭州房地产开发用地公开出让史上的第一。据了解,大元公司最大的投资人是浙江一家著名制冷配件企业——诸暨盾安集团的姚新义,但他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入股大元房产。后来大元因为无力在短期内支付高昂的土地款,找过不下十家公司谈合作,但拒绝的是多数。
拒绝的理由主要是四点:地价太高;合作条件谈不拢;不想趟这个浑水;杭州拿地的机会还很多。最终,除了位于钱江新城的18号地块被杭州的金基置业接受之外,大元房产把位于滨江区的三块土地主动交回给土管部门。
其中23号地块的命运更是一波三折:2004年5月,这块土地以2004年34号的新编号再次招标,结果因报名单位不足而流标;2004年7月30日,该地块编号仍为2004年34号,以挂牌形式三度出让,无人问津;在今年3月2日,该地块作为2005年6号地块,被同样来自于诸暨的富润控股在26轮竞价之后,以总地款9.4亿元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