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我们是这样看电影的——全杭州影院每次只放一部电影,没得选择;所有电影的票价都统一,没得优惠……
6年前,全国影院的革新运动从杭州开始,迅速席卷全国。从电影超市到电影院线,老百姓们看电影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日前,记者陪同影迷沈先生和他的朋友,一起去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看电影,用心体验了一次影院的服务。
周二下午两点,在外企工作的45岁的沈先生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在众多电影中挑选了《史密斯行动》,通过电脑选票选择了影厅最中间的三个位置,然后买了饮料、零食走进影厅,10分钟后,电影开场——对于这样的观影流程,大家都已经很习惯。沈先生自然也不例外。等待看片的间隙,记者请这位老影迷聊聊电影院这些年的变化,他略加思索,一口气说出了4个感受最深的细节——
电脑选位越来越主动
记得10年前,我到影院看电影,售票员卖给我几排几号,就是几排几号,要想自己挑个位置,十次有九次要挨白眼。而现在,我只要选择好想看的影片和场次,就可以通过电脑自己选位置,而且售票处的服务员非常耐心。
座椅功能越来越舒适
年轻的时候谈恋爱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影院,那时候影院的座椅大多是木制的,坐上去硬梆梆,买了饮料和零食没地方放,只能拿在手上,连和女友拉个手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影院里不仅全部是软座,而且座椅之间还有可上下翻动、装有物品摆放口的扶手,这种设计特别窝心。
专人领坐越来越方便
好像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些原因,电影开场后才走进影厅,以前必须自己解决照明问题,猫着腰瞎转,不仅错过电影情节,还可能因为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招来骂声。现在,每个放映厅都有专门的领坐员,就算迟到了,也能一次找准座位,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周二打折越来越实惠
其实看电影,除了影片内容外,票价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以前票价都是统一的,除非单位、学校里组织免费观看,一般很少会遇到票价打折的情况。现在,每家影院都推出了各种形式的优惠措施,上午半价,下午、晚上看电影还能凭会员卡享受优惠。最近又推出了“周二电影半价日”。
沈先生从小就爱看电影,是电影院的常客,但他实在想不起来究竟从哪年哪月哪天开始,自己看电影越来越方便,而且选择片子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一切的变化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而变化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电影超市”更好地服务影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影市不景气,我省也未能幸免。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纪的负责人张翼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1997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票房还不错,算是为全国的影市加了把火,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一下片,电影院的经营状况又恢复老样子,甚至越来越糟。”
面对严峻形势,省电影公司作出了大胆的决定——租赁场地建设大型多厅的电影院。
“当时有很多人担心,电影院本身就经营困难,再投下几百万元或者几千万元建豪华的多厅影院,老百姓会不会买账?”张翼告诉记者,最后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计划才得以顺利展开。
1999年8月8日,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开业。这个“电影超市”一亮相,就在业内引起震动——14个放映厅;6部以上的影片循环放映;影厅内全部装上高档座椅;采用数字立体声还音设备;电脑售票;大型灯光电影宣传画廊;设有小卖部等。
“我们光选址就选了很久。‘庆春’是国内第一家以专业电影放映为主,集娱乐、休闲、美食为一体的多厅、多功能、综合型的国有电影公司投资的电影院。”说起这些,张翼很得意。据他透露,当初建庆春电影大世界的时候,连要不要把游戏机放在大厅里,大家都商议了很久。
于是,当全国的电影票房以每年35%的速度缩水时,杭州的电影市场却以相同的速度迅速扩张,这一现象被业内视为“杭州神话”。
据张翼回忆,“庆春”以超强的人气和高额的票房成绩在国内打响招牌后,影院每年接待的参观团、取经队就多达上百批,建多厅影院的浪潮从杭州迅速扩散到全国。
电影院线让影迷多了选择
“不过,当‘电影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影院越造越漂亮的时候,如何增加影片供应量又成为困扰影院发展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看到更多的电影。”据张翼透露,当时国家电影局提出了院线制(国际通用的电影发行模式,加入院线的电影院可以向中影公司买进口片,向全国各制片单位购片)。
2002年5月18日,我省第一家院线——浙江时代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共签约68家影院,124块银幕。紧接着,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温州雁荡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浙江影业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我省的三条院线在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按照新的模式运作后,效果立刻显现出来。记者从省文化厅电影处获悉,2002年1月至5月,全省放映电影不足7万次(场),观众262.1万人次,票房收入为3188.9万元;而在实行院线制后的同年6月至12月,三条院线共放映电影将近10万次(场),观众超过300万人次,票房达到5000万元。
院线制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当然是广大的电影观众。有了院线,电影公司引进分账大片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位温州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2年,进口大片《精灵鼠小弟》就是几乎与国外同步上映的,当时连浙南地区的几家县城电影院因为加盟了温州雁荡院线,也能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影院同时上映分账片,使小城镇的观众也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大片,“这在实行院线制之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追求的是细节和文化氛围
从“电影超市”的崛起到电影院线的成立,电影院变着法子为老百姓提供越来越周到的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种变化一直在进行中。
杭州的影院大多集中在武林商圈、庆春路沿线,随着城市向外发展,城北、城东、城西、城南的居住人口增加迅速,很多人开始有了新苦恼——看场电影必须赶到市中心,既费时又费力。从事广告业的影迷申先生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我家住在大关,工作地点在南山路。下班后从南山路打车回家要花30元,从家里打车到庆春电影大世界要花25元,买两张电影票50元,再加上20元的零食,看场电影少说也要花125元。”
不过,申先生的烦恼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这个暑假,由著名影人吴思远创建的UME影业下属的杭州西城UME影城即将开业。同时,记者从时代院线获悉,他们已经将影院开进社区提上日程,并将为在城北新开的影院选址。
过去,人们最关心的是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今天,观众更注重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看电影。于是,影院舒适度和文化氛围也列入了影院营销的框架内容中。
西城UME影城的骆工程师告诉记者,一般影院都设有电影放映口、监察口等4个小窗口,但是西城UME影城却有5个窗口,增加了一个幻灯片窗口。“我们除了通过这个窗口播出公益广告外,还会播出影像版的电影知识,比如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等。”
而且针对情侣影迷,西城UME影城还改进了座椅的设计,将座位间的隔板拆除,只要将扶手翻起,就是一个现成的情侣座。“这是我们为更好地服务观众而特别设计的。”骆工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