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精神”向来作为创造温州经济“奇迹”的精神动力被当地人所称道,也被大家普遍接受。然而,父辈们的这一创业精神,却在温州下一代身上出现了“断层”迹象。
为传承“温州精神”,从下学期开始,温州瑞安市将率先在该市47所中小学开设“温州精神”课程,试图通过多种方式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温州精神”,继续创造奇迹。
目前,“温州精神”教育课程开发已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生日宴攀比愈演愈烈
7月3日,瑞安塘下第二实验小学的思思委屈地跑回了家,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落泪。
7月3日是思思9岁的生日,早在一个多月前她就开始筹划如何来庆祝这个生日,她向爸爸妈妈提出,今年9岁的生日她不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过了,她的几个小朋友的生日都是请同学去大酒店过的,于是,她让爸爸帮她在一个大酒店订几张桌子,她要邀请她的一班小朋友聚会,来庆祝她的生日。
中午11时,思思早早地就让爸爸开车送她来到镇上一家大酒店,爸爸已经在这家酒店里订了两张桌子,而前几天她也已经给全班同学都发了请柬,邀请他们今天过来一起庆祝她的生日。
然而,中午吃饭时,一个小朋友的一句话令思思感觉很没有“面子”———“思思啊,你爸爸妈妈怎么就在镇子上帮你庆祝生日呢?上次小宁生日时,她爸爸是在市里的国际大酒店帮她过的呢,下个月我过生日时,我也要请你们到市里头去过,我爸爸已经答应我去葡萄园呢。”
7月15日,瑞安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裕东对记者说,如今在瑞安先富裕起来的一些家庭孩子中,这种在酒店里举办生日宴会的现象特别普遍,几乎已经演化成一种社会风气。现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身上,已经很难再找到他们祖辈所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令温州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
用“温州精神”培养下一代
6月29日,瑞安市教育局召开“温州精神教育研讨会”,数十位瑞安教育界人士发出警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温州精神”将后继无人。
并非教育专业出身的瑞安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裕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也许正是由于我并非教育系统的科班出身,所以我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到,这几年瑞安的教育在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孩子成绩很好,但是叛逆意识很强烈,孩子们中间许多不良习气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习俗,比如攀比心理,这些都使得孩子们丢失了他们父辈赖以成功的温州精神。”也正因此,当浙江大学教育系副教授肖龙海提出要开设“温州精神”课程时,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去游说,就得到了瑞安市教育局以及当地47家学校的响应和加入。
肖龙海介绍说:“温州精神”教育课程将围绕温州人特有的“吃苦、冒险、务实、诚信、合作与创新”等精神展开。课程的形式也将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等多个“第一”案例,让学生们了解他们上一辈“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除此之外,“温州精神”课程还会模仿当初温州人创业的情景,设置一些适当创业项目,让学生亲身去体会。
对于师资问题,肖龙海的设想是,可以直接把一些温州商人请进校园为学生上课,“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效果应该会很好”。
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在介绍这一课程时说,说希望通过开设温州精神课,使学生们从小受到“温州精神”的熏陶,继承温州开拓者们敢为人先、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等精神特质,从而使温州模式得到可持续发展。
“温州精神”首次写入课本
作为教育部国家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的肖龙海副教授,是本次教育课题开发的主导者。1998年,肖龙海开始研究温州新一代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多年的课题调研中,他接触了相当多的温州家长,其中有80%抱怨子女已经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还存在花钱大手大脚、学生间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温州精神’正面临缺失与传承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温州经济未来的发展。”
2000年上半年,当肖龙海又一次来到温州瑞安时,认识了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的校长陈银女每,陈校长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也越发感觉到,如今温州的新一代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原本在他们父辈身上的那些可贵的创业精神,在他们中已经很难再找寻,比如:学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都不愿意帮别人打工,而自己创业又感觉迷茫,很多人陷入了迷茫之中,一毕业等于回家闲逛。于是两人决定根据温州瑞安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编修一本指导职业高中学生创业的课程——《温州精神——创业的温州人》(以下简称《温州精神》)。
2001年春季学期,这本《温州精神》首先在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试行,在这本《温州精神》的教材中,以大量温州本地创业成功的商人的故事为案例,课程内容中包括了“吃苦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六块,而这六块内容正囊括了“温州精神”的精髓。7月16日,陈银女每校长对记者说,这一课程开设的目标正是要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起创造“温州奇迹”的“温州精神”,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比如讲到冒险精神时,就拿胆大包天的王均瑶和敢为人先的周大虎创业成功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创业正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抢得先机,敢做就敢错,大胆而不投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配上授课教师的点评,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也使得他们看到了前辈们创业的艰辛,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两年后,也就是2003年,这本教材被省教育局评为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而这次可贵的探索,也为后来瑞安市教育局开设“温州精神”教育课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成功经验。
下一代温州人能否再创辉煌
据统计,目前在外经商的温州人超过175万,共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02个温州商会,创造了超过1000亿元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民间对温州商人的评价,有“跑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尝千辛万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等多种形象描述,肖龙海副教授将“温州精神”概括为吃苦、冒险、创新、合作、敬业、诚信。
正是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内涵,才让“地狭多阻”的温州迅速发展,开创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令人痛心的是,现在的温州孩子养尊处优,已经很难找到他们祖辈所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持续研究温州新一代教育多年的肖龙海副教授感慨。
温州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戴雅丽老师也曾就新一代温州孩子的行为作过调查:“他们极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贪玩、依赖性强、自主性差、对待学习不够投入,拈轻怕重。”
在一些有关温州的BBS上,下一代温州人的品质、教育问题也经常是讨论的焦点。看来如何使温州人保持他们多少年来特有的竞争力,如何让下一代温州人依然能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创造出更多的温州“奇迹”,考虑这些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何为“温州精神”?
在温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温州人靠什么一鸣惊人?为何能创造那么多第一和奇迹?这些问题曾经引发了民间与学界的关注,众多学者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凭的就是“温州精神”。
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三访温州后,在《瞭望》周刊撰文阐述“温州人精神”认为:“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网络贸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芽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并且觉得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
也有经济学家将“温州精神”概括为四句话: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作为两届人大代表的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温州精神作了现身说法的诠释,他认为,“温州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温州精神’支撑。”“温州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忧患意识、尊重人才、团队精神和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