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临,学校毕业生的“太空期”很容易成为“危险期”(详见本报7月19日报道)。专家认为,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危险期”就可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机遇期”。这就需要让“太空人”走向广阔的社会课堂,锻炼自我,实现“软着陆”。
“软着陆”之一:培育兴趣爱好
这个假期,台州市椒江区人民路小学毕业生叶阳天过得特别充实。一大早,他就背着书包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乒乓球训练室,与20多位同龄人一边切磋技艺,一边兴奋地交流着假期里的新鲜事。午后,他又沉浸在中心围棋教室的黑白世界里。
然而,刚毕业那几天,小阳天一人在家特别寂寞,迷上了游戏和聊天。他妈妈说:“与其让孩子在虚幻的网络上和人交流,不如把孩子‘赶’出家门。学会与同龄人交流,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姚信说,家长不能因孩子通过了升学就对孩子过分地放纵,毕竟学校只是一个小舞台,而整个社会才是孩子以后要真正面对的大舞台。家长在让孩子充分享受自我空间的时候,也要适度地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学习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促进孩子形成成熟的思维,培养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软着陆”之二:参加社会实践
去年暑假,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陈展和几个同学一起办了个针对初中生的“暑期补习班”。策划的时候,大家雄心勃勃,可真干起来了,却是问题不断。直到这时,他才发现他们能在高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却无法在社会实践的考试中“过关”。
“太空期”的尝试使陈展受益良多。初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老师学长就说他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和稳重。“‘太空期’是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预备期,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尝试和提高的机会。读书告一段落,人不能闲。”陈展说。
“软着陆”之三:学校提前介入
一位资深的高中老师则认为,除了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外,学校也应承担这方面的引导作用。
每年7月,还没进校门的杭州学军中学的学生们都会收到新班主任布置下的一份特殊的假期作业。作业的内容不尽相同,如参加社会实践,阅读经典名著,写几篇调查报告等。
浙江大学大二学生郭黎黎还记得刚考上学军中学的那个假期,新班主任了解到她要去香港旅游,建议她写一篇关于香港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因为是带着任务,所以那次旅游她格外上心,回来后俨然成了小“香港通”。这使她发现,学习并非只是课堂上的听讲和背诵,更主要的是培养了解社会的能力。
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程艺老师认为,假期里,脱离了正规学校教育的束缚,正是学生们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为新阶段学习打基础的时候。学校应该提前对没进新校门的孩子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