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但在海景架构大致相同的舟山群岛,这些不能算独特优势。没有普陀观音文化的中外驰名,也比不上嵊泗与上海的航程近,多年来岱山海洋旅游一直徘徊不前。无论从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局势,还是从岱山自身的总体发展要求来看,岱山海洋旅游特色产品的培育和完善都显得很必要、很迫切。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度势。”要解决岱山海洋旅游业及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难题,关键还需引入“错位竞争”的理念,走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新路。
县委书记王忠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错位竞争,就是要做自己有优势有能力做好而别人还没有开始做、或者还没做到位的事情。“岱山与周边县区错位竞争的‘本钱’是什么?我们认为,海洋文化是最好的载体。”在海洋文化方面,大家比拼的就是谁能把独有的海洋资源、人文文化挖掘好,包装好。
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前后和期间,岱山县打造并推出以博物馆群为主打的一系列海洋文化旅游项目。这些海洋旅游产品,并不是凭空捏造或刻意炒作出来的,而是依托于深厚的地域人文文化的支撑。
比如岱山在历史上是“贡盐”产地,如今盐产量仍占全省四分之一,于是就开办了中国盐业博物馆;舟山海域12座灯塔有3座在岱山,7座灯塔包括著名的花鸟山灯塔也属于岱山航标站管辖,因此岱山建立了中国灯塔博物馆;东沙是舟山渔业盛衰变迁的缩影,文化气息浓厚,就借此搞渔村古镇风情园;岱衢族大黄鱼是岱山特产,在中国(东海)海鲜烹饪大赛中就选取大黄鱼为主要原料。
也曾有人对岱山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节有所质疑,这个名号是不是打得太大了?王忠志认为,这是一种曲解,岱山恰恰是要利用海洋文化的包容性,挖掘、提炼、丰富岱山的海洋特色文化,然后通过海洋文化节这个大盘子,综合性地呈现出来。“许多工作就是这样,谁先搞、并且搞好了,那就是谁的特色品牌,就具有竞争优势。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就是岱山的一张新名片。”
县旅游局局长陶和平也谈到,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节其实就是岱山旅游业错位竞争的一个集中表现。别人在节庆活动中走明星聚集人气的路线,岱山走的是院士专家助阵传播的路线;别人已经做了“沙”“城”的文章,岱山则选择了做“风”“盐”“泥”“灯”等文章;别人做游船观光旅游,岱山还打算做大型修造船基地观摩旅游。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岱山在举办海洋文化节中总能拿出自己的好东西。
陶和平说,错位竞争不是“失位”竞争,岱山海洋文化旅游的特色挖掘和包装,是舟山群岛大旅游范畴内的特色品牌打造,也是对全市海洋文化内容和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补充与提高。他还告诉记者,岱山已经把中国海洋文化节定为今后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每年节庆至少更新、扩充三分之一的活动内容。